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为例

2018-02-25沈加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押韵儿歌识字

沈加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铺镇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给学生文本内容的同时,更应关注文本中的言语存在、表达方式,文字背后的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要关注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该关注哪些语文学习方面的内容?如何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以下,笔者尝试以自己执教的《拍手歌》为例,谈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细读文本,关注文本秘妙

本文原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识字七》,现调整为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改名为《拍手歌》。如何正确解读此类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点?

一、与单元主题对话

文本解读前,首先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指导要求进行了分析、理解。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二、与文本的文字对话

1.“押韵”是这首儿歌的一个最明显的语言点,一句一个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发现规律后再进行仿编儿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雀”“鹰”“雄”这几个字识字有点难度。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归类识字,引导发现“隹”的特点。

细读文本可着眼这样的切入点:比如抓住课题细读,抓住文本的重点字、词细读,抓住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细读,甚至抓住文本中的一两个标点符号进行细读,用心揣摩,仔细品味,便可抵达文本的文化核心。

策略二:寻找言语训练点,渗透文本意识

语言文字知识要素十分丰富:准确的用词,丰富的句式,贴切的比喻,富于节奏的排比……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吸收消化,练习运用,逐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比较学习,敏化语感

品味赏析妙词佳句的精妙之处,比较是最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推敲、咀嚼、品赏,在对比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

师:瞧,老师把它变一下,我们再念念。你拍三,我拍三,天空雁群会写字。

师: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这样读起来很不顺口。

师:为什么调换了位子,就会不顺口呢?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最后两个字三、天,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第一行和第二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原来像这样句子中最后一个字用韵母相同的字就叫押韵。押韵使句子读起来就更好听了。咱们再来念一念。

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孩子们很快发现诗歌押韵这个现象。至此,学生就对儿歌这种文学体裁感悟至深,明白儿歌是“怎么写”的了。

二、引导发现,主动识字

新课标提倡的识字方法要多样化,但主要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课件出示:孔雀 大雁 老鹰

锦鸡 黄鹂 天鹅

师:请男生读上面一排,女生读下面一排,读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上面一排都有一个“隹”,下面一排都有一个“鸟”。

师:古代的人可聪明了,看到鸟儿就照它的样子画下来,渐渐地鸟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多有趣呀,鸟既是一个象形字,也可以做偏旁。

师:(出示隹的演变)隹也是鸟类,但是短尾巴鸟。这是隹的象形字。到现在就变成了隹字,有隹的字一般和禽类有关。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不能进行架空的人文熏陶和单纯的语言技巧演练,而应以理解感悟内容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使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兼顾,内化与外化兼收,从而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

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不确定性”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未定点”,这些空白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教师应引领学生神游于文本之海。

1.展开想象,丰富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以充实“空白”,连接“空白”,使文章变得充实而又完整,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又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

2.仔细揣摩,体会弦外之音

文学作品“言不尽意”,常常给我们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文本解读打开了一扇“窗”。教师要让学生切己体察,反复揣摩,深入领悟,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视野,解读文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3.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

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教科书有关系的内容书上不可能一一写明。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课程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补充与课文内容关系较为密切的资料,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策略三:读写互动,迁移表达能力

“拍手歌”琅琅上口的音韵,通俗易懂的诗句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孩子们爱读,自然也乐意去仿写。于是,在课堂上我抓住孩子们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读中学写。

一、解密“押韵”

诗歌一般都是押韵的。以前也向孩子们灌输过押韵的常识,但好多孩子懵懵懂懂,印象不深。学习这首拍手歌时,我不急于告诉他们什么叫押韵,押的什么韵,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二、找出规律

“押韵”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每首诗歌在内容上也是有规律可寻。“再读拍手歌,看看每一句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最后一起完善总结规律。

三、启发感悟

仿写“拍手歌”重点指导孩子们怎么写好开头第一句。“想一想,除了保护动物要牢记,还有哪些方面也需要牢记?”

“你拍一,我拍一,爱护花草要牢记。”

“你拍一,我拍一,注意安全要牢记。”……

有了开头,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去仿写整首拍手歌。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读写一体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体察、领悟“例子”的个性特征,吸纳“例子”的点睛之笔上。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例子”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写的,让教材这个“例子”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桥梁。

猜你喜欢

押韵儿歌识字
押韵押出韵味儿
识字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识字谜语
我给小鸡起名字
儿歌绝唱
Watch Out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