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
2018-02-25高书喜
高书喜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小学 江苏盐城 224100)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主张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将学生们视为主体,适当的融入合理的教学理念,带领着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作为小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应该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运用科学的观念,指导着学生们学习,使其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现阶段就是一个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作为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其真正的活跃自身的意识[1]。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数学的认识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通过老师们的点拨,很快就能掌握学习的要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十分困难,以至于学习中的思维相对混乱,难以自主的应对学习的难题。
1.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
小学生们应该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通过适当的锻炼自身的学习技能,使得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应的学习成绩也可稳步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全过程并不是将知识简单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们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这个阶段重点落实,使得他们可以真正的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更好的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出现的死记硬背情况,应该适当的普及正确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们真正的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努力的锻炼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的提升对数学的认知。
2.可充分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积极的关注细节性的问题,真正的落实各种细节之处,保证通过实际的行动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的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培养,可使其学会主动概括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启发他们的思维并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2]。总结能力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数学思维能力也可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1.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激发其学生的兴趣
好奇心在小学生群体中属于最容易体现出的特征,因此老师们应该积极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三角形,之后让其中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度数,这样便能轻松的算出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会抱有质疑的态度,同时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分析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如何算出来的,经过老师们的解答,学生们便掌握了内角和的固定运算技巧,这样可以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锻炼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的微妙之处,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探索答案的行列,积极的锻炼自身的思维,产生有意义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得以构建,通过合理的思维活动,使得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便能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到最小公倍数知识点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出相对应的疑问,如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为什么会同时包含,倡导着学生们积极的思考。学生们经过适当的点拨,逐渐的意识到算法的精准点,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的落实思考行动,在短时间内寻找出答案,从而更好的活跃起来,这样对于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3.重视积极的沟通,构建起科学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的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在彼此的沟通中,密切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框架,从而更好的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3]。对比于具有自制力的初中生而言,小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老师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对小学生们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应该重视多个细节之处,让学生们的脑海中形成既定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的解读不同概念的深意。比如在学习到分数的意义时,应该让学生们明确其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在逐步的解读分数性质、比值性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理清基本的思路,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有效串联。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着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践行相关的行动,主张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们密切的配合,通过适当的鼓励与引导,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