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18-02-25马秀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

马秀丽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 甘肃 731200)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是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他们充满激情、有创造力、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他们渴望友谊、理解、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形成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与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恐惧,憎恶的情绪。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6.“追星”问题

当荧屏、舞台上富于青春生机活力的歌星、舞星、影星,以及体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时,一双双发自内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紧跟不舍地随着这些“星级”人物的身影,“追星族”涌现和“青春偶像热”的掀起。

7.学业不良现象

学业不良现象是很普遍的,它使学生感到痛苦,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成绩不好的学生有敏感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一些不自觉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

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有些家长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1)教师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的影响。(2)学校办学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4.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阶段。这个阶段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未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

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

片面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追求升学率,以及来自家长、老师、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挫伤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心理不平衡和心理冲突,表现异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2.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

要引导中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教训。这样不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今后的工作成就和社会适应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帮助中学生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分享集体的欢乐。(2)帮助中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的各项活动中去。(3)引导中学生适度地渲泄。(4)培养多方面的情趣。学会自我调节,驾驭个人情感,排除不良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一份好心情。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

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开设专题讲座

引导他们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

6.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

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具体操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

7.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整顿文化市场,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2)影视文化作品要以健康的内容陶冶人。国家要加强对影视文化作品的严格审查。

8.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讲授有关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效果,总之,由于造成因素的多方面性决定了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的多样性。要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必需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培养和塑造身心都健康的年轻一代,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