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
2018-02-25高雨
高 雨
(陕西师范大学)
引言
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奠定了基础,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容易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轻松学习。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下,思维能力是学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并快速掌握的关键。因此,化学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让教学变得轻松。下面,就化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提升方法进行详细阐述。[1]
一、学会观察实验、寻找重点
化学教学中,会读书、读好书是重要的一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章节预习,学会找重点、找关键,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找问题、解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此来形成缜密的思维能力。比如,化学中的“同分异构”,要带着什么是同素异形?“同”在何处、“异”又在何处的问题去看书,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在老师的一步步讲解下将疑问题解决。化学实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利用强酸“HCl”和强碱“NaOH”进行反应时,会发生中和,当然,肉眼观察不到实验过程。但是像利用FeSO4制Fe(OH)2的实验就能很明显的观察到,在实验之前,老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比如1.在此实验与其余的实验在试验器皿的用法上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会不同?3.对实验的结果原因以及二价铁离子的性质做出思考。又如,各种气体的燃烧试验,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各种气体的燃烧现象进行思考,其次,还可以将钠在空气中自燃的现象为出发点,让学生对钠的性质进行思考。实验时,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引导,简单提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2]
二、精心设问、激活思维
“判别性”“叙述性”一类的问题的思维性低,在课堂上,老师应当避免此类问题的提问方式,应当巧妙的进行转化、深化。让判断题成为解答题,层层递进,让“是或者不是”变成“为什么是又为什么不是”一类的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将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让叙述性的问题变成发散性的问题。老师也应当尽量避开记忆、叙述事实一类的问题,精心设计“发散性”问题。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于事实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应该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思维去思考问题,跳出固有模式的包围圈,通过多种方法推理出来的结论记忆更加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表达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在看书时,就会形成发散性思维,并能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让每一次学习、每一节课都充满挑战。比如,较为简单的,钠与水反应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当然课本上可能会有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但是,实际的现象需要经过亲自观察才有深刻的理解。实际中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因此,老师可以设置问题,钠与水的为什么会激烈反应,为什么钠的储存方式会比较特殊,以此可以得出钠的性质(钠的熔点、密度等)。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可以提出,除了钠,哪些化学物品会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现象是什么?从此可以得出此类化学物品的什么化学性质?结合化学元素周期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推理、总结。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发散思维能力。经过简单的理解掌握之后,老师可以设置钠与CuSO4、Fe(OH)2溶液的反应现象进行推理、总结,从而可以得出钠与盐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这就会对学生的归纳、推理、发散、创造等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能得到快速提升。[3]
三、一题多解、多变
在课堂上,老师应当应当引导学生队对一道要有题多种结题思路,多种解题方法,深入思考,从叫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每个问题至少找出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在化学解题中,常见的方法有很多,代数式法、差量法、平衡法、十字相乘法是较为常见的方法。因此,在解题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有效地训练思维能力。其次,在解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对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因此,学生应该对于不能使用的方法进行“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方法,缺少哪一种已知量?”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各类问题在学生面前都会迎刃而解。[4]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大胆的对老师、对教材进行质疑。对于教材上的事例,学生应该充分理解,再对每一个点进行剖析。对于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保存质疑,进而寻找更加简便有效、正确的解题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对一道题讲解后,学生应该对老师的方法提出质疑。此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敢于质疑的能力。有的学生提出新的解题方法,老师可以根据其方法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若不能解出,老师应该对错误的点进行点评和分析。无论成功与否老师都应当表扬学生能积极思考和敢于质疑。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5]
五、学会归纳总结、做到有序思维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零碎到整体的过程,因此,老师应当尽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去问,此过程不仅是整理、归纳和总结的问题,还是广泛联想、有序思维,让思维灵活、深刻、敏捷的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让学生自己找出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让教学变得轻松作为方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寻找重点、精心设问、激活思维、一题多解、多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学会归纳总结、做到有序思维等等,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最快的方式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保持对知识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