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探索
2018-02-25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武威
姜 瑜(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 武威)
发现问题是语文学习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中有问题意识是一种质疑精神,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但是本人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填鸭式”的知识接受模式,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效果并不太好,甚至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好学生”。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本人尝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问题意识,以期更好地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在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中,有些是比较难的,如果学生不进行认真的复习,在听课时并不一定能听懂。针对这些课文,本人事先会安排学生预习,为了提高预习的实效性,本人会根据课文的实际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有的太难的课文,也可以安排一定的正课时间让学生预习。例如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学生学习的难度很大,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些问题指导学生预习。第一,《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为什么会是梦想?学生要完成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使课文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第二,找出描写美国黑人生活处境的句子,并根据这些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知道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起来难度有多大了。
再如高中语文第四册开篇之作《窦娥冤》,这篇文章篇幅长,信息量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本人没有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预习,解决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第一,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曲牌名,并简要说明其特点。第二,窦娥冤在了什么地方?第三,窦娥性格、品质那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怒人怨的天大冤情?第四,窦娥死后,出现了许多反常的自然现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在现在看来这样的写法有没有弊端,如果有,请列举一二。正是由于这样的设计,学生的预习比较扎实,以至于后来的讲课还是比较轻松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堂上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如能设计一些含而不露的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问题意识,对课文的核心问题把握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看似用平铺直叙的语气在描述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现状,实则以犀利的笔在刻画当时国民的弱点和不觉醒,为了让学生能对文章的立意有深刻的了解,本人设置了以下问题来指导整个教学的过程。(1)阿Q“精神胜利法”的根源是什么?(2)阿Q式的革命与辛亥革命实质有什么不同?(3)阿Q命名的原因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状?(4)阿Q临刑前,作者用心地刻画“画圆圈”的情节,寄予了作者怎样的良苦用心?学生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基本是对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清楚了,但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单靠阅读是不能解决的,需要他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需要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就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质疑、激励中不断地思考、探索、成长。当然在课堂中渗透问题意识,教师还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1)小组如何划分?(2)讨论的时间?(3)讨论的结论如何汇总?(4)无用的甚至相反的结论如何处置等。
三、复习时解决问题,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语文知识信息很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要学好高中语文,必须进行及时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有些同学很勤奋,复习也很及时,究其原因就是以机械的重复代替复习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也可以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复习的目的。例如对陆蠡《囚绿记》的复习,本人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完以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在自然界,绿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3)囚绿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在试图表达什么?(4)作者囚绿之后放绿,放绿之后还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在读懂了作者的文字的同时,也读懂了作者的心情。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帮助,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其中的操作过程细化,才能使这种方法的效果更好,也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有更多的同仁能参与进来,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