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中数学史在数学上的运用探究

2018-02-25孙少仙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阿基米德鸡兔同笼数学史

孙少仙

(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江苏 连云港)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且抽象的学科,是人类多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但在数学计算中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这一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高中数学老师要清楚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改变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数学史对高中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止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学生看来,数学既不像语文那样丰富优美,也不具备英语的实用性,但数学在人类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单一地向学生输入数学知识,学生很难听进去,这就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没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而将数学史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数学的有趣性,活跃课堂的氛围,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主要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使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的知识也是系统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只学到了考试应该考的内容,使教学过于死板。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利用数学史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学内容脉络清晰,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将数学史运用到高中数学的策略

1.合理设计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合理设置课堂提问,选好提问点,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古代“鸡兔同笼”的故事作为导入:在大约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现在有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问:笼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向学生提问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么?在学生讨论过后将孙子的解法讲解给学生,孙子先大胆假设每只鸡和兔只剩下一半的脚,那就变成一只腿的鸡和两条腿的兔子,它们脚的数量和它们头的数量差就是兔子的数量,即47-35=12(只),那鸡的数量就是35-12=23(只)。用“鸡兔同笼”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以学生为主体,体验数学的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关键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接受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当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愿意学习、会学习、善于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如在教学“空间几何”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作、会求两个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会作、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师可以用学生都知道而且在物理上还学习了他的原理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阿基米德是力学之父,“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那他和几何又有什么关系呢?传说在古罗马大将马赛拉斯率兵攻打叙拉古时,阿基米德和叙拉古人们一起英勇抗战,他将科学用于战争,制造了很多军事发明。他制造了大型的抛石机,在敌人到城下时,按下机关,石头抛出砸向敌人,还让守城的人拿着镜子,组成巨大的凹面镜,把太阳的光线集中到敌人身上,使敌人被烧得鬼哭狼嚎的,因此古罗马军队对阿基米德害怕到谈虎色变的地步,马赛拉斯也认为阿基米德是个几何学妖怪。向学生提问阿基米德抗击敌人时运用了哪些几何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到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增强他们在数学上的学习自信,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注意他们的学习进程,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往后的数学学习也有良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理解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教师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适时地加入数学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

猜你喜欢

阿基米德鸡兔同笼数学史
从鸡兔同笼谈起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巩固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解读阿基米德原理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穿梭时空看数学——谈解题中的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阿基米德原理知多少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