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情感教育策略与未来适应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2-25张志利
张志利
(保定市第三中学,河北 保定)
一、高中阶段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一)在高中班级建设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较为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等的引导,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中班级建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好处在于: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中班级建设中,教师的情绪会通过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的转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素质。而情感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举措。第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级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集体凝聚力,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情通理达,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开展情感教育可以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进而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感受生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成绩的高低,而是倾向于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高中班级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在高中班级建设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班主任在高中班级建设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感动学生。班主任只有率先树立自己的情感教育意识,才能在班级建设中实施有感染力的情感教育,以此来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班主任要对班级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比如高中生普遍厌恶死气沉沉的说教,因此班主任应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班级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把单方面的说教转变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感情。
再者,班主任应逐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关怀。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而班主任也担负着教师的职责。因此班主任应具备对教学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感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情流露会传递给学生并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最后,班主任应重视对时事热点的引入。在高中班级建设中,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进行激烈讨论有助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启发思维,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政治责任感。比如谈到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相关问题时,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引入钓鱼岛问题、菲律宾问题等,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统一班集体的价值信念。
二、高中生未来适应力培养分析
(一)当前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第一,对新事物敏感,较少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当前高中生对于社会上新出现的潮流和观点具备极强的接受能力,他们普遍热情活泼且感情丰富,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但由于尚未真正踏入社会而容易产生极端片面的看法,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恰当的引导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心理发育还不够健全,自我意识畸形。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身体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跟不上的尴尬状况,容易催生出畸形的心理状态。第三,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大多数高中生缺乏生活和劳动的锻炼,较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尤其在面对学业及其他各方的压力时会诱发心理上的疾病。第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中生的理想常常趋于完美且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缺乏现实基础作为支撑。
(二)培养高中生未来适应力的具体措施
基于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分析,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管理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其未来适应力。班主任首先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接受来自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种种困难并直面困难挫折,鼓励他们多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掌握独立生活、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能力,克服自身的怯懦、紧张心理,做好由适应学校生活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其次,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调节、学会与他人相处,为今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此外,班主任应联合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帮助学生彻底摆脱“适应问题”的困扰,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健康生活。考虑到高中生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班主任应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症下药,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加强其个性发展。
班主任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守护者以及学生的引路人,在高中班级建设工作中应通过调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的情感,进而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助其发展个性。在此基础之上,班主任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助其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未来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