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种群的特征为例

2018-02-25刘琰锋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种群密度核心

刘琰锋

(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 咸阳)

教师常说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关注重点、中心部分和核心部分。即摆脱零散化和碎片化,更加整体化、综合化,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系统的整合。核心素养就是把学生这一整个群体当作他的对象,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运用到实践中,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本文我将以“种群的特征”一课为例,就学科素养的培养和运用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才是学好学科的前提。而且高中时期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他们性格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种群的特征”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种群?种群是不是个体之和?群体等于种群吗?种群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是不是可以迁移?”通过这些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引起今天课堂上要学习的话题:“种群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让大家尽可能地去观察身边的种群。考虑如何测定种群的密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比如渔夫捕多少鱼才可以既收益最大又不影响鱼的后续发展?不管是哪门学科,其实都是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让他们思考,感悟生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更好地促进生活才是目的。通过“种群的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的时候尝试采用数学方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如今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沿用着旧时的“讲授制”教学模式。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将知识机械地传给学生,学生再被迫机械地接受。这是一个简单传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加工整合的过程,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无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讲解“种群的密度”这一课时,主要要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的概念和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一些因素。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猜测种群概念的内涵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等。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大胆假设,继而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小组学习,思维共享

教师要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任何事情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培养计划亦是如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制订恰当合适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最终确定。因此当生物课堂上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时,教师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学习。“一个人的想法总是不全面的,一个人的思维也总是有漏洞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团结凝聚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快更好地借鉴其他同学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对“种群的特征”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其他组员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考虑生物性别决定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种群概念的了解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哪个是种群,继而老师通过一些错误答案让学生归纳出错原因,概括种群概念的要点和难点,并且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判断是不是种群,最后讲授新课,归纳种群特征,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比如模拟奔跑的鹿,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密度调查,从而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科学地概括中心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种群密度核心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基于双种群CSO算法重构的含DG配网故障恢复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