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蝴蝶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光芒
2018-02-25江苏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江苏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顾 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次讲演中提出:远在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所带来的微弱气流,也许能在几星期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从此,“蝴蝶效应”之说声名鹊起,这与我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蝴蝶效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让“蝴蝶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光芒。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中学高级教师徐杰执教《七颗钻石》曾经引起语文教师们的广泛关注,这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徐教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边读边做记号,读书要细心,连标点也不要放过。”这一教学细节充分反映了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可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要贯穿始终,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它虽细小不惹眼,却能带给语文课堂惊鸿一瞥的精彩,留给学生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另外,不少学生虽然对课外阅读热情高涨,或买或借许多好书来看,但往往翻了没几页就把书束之高阁了。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譬如,我经常在课间随机和几位学生聊读书心得,并在班上宣读学生的读书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较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耐心倾听,构建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注意倾听教师的点拨,提问讲解,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质疑。“耐心倾听”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听的能力强,就能抓住说话人的要点,很快地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你的提问,是否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旦发现部分学生心不在焉,让他们再聆听一次也是明智之举。
当然,教师在要求学生倾听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记得在全市一次教研课上,长江中学的杨凯红老师执教《散步》一课时,她设计如此的教学环节: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老师出示的一幅图画起个题目。在略做思考之后,学生们纷纷回答“亲情”“背上的世界”“爱的世界”等,突然有一位男同学说:“爱的锁链”。如果换成其他的老师也许会说“嗯,不错”一笔带过,但杨老师立即就这个学生的发言与全班学生讨论:“大家说说这个题目好不好?”许多学生作出了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杨老师追问学生各自评判的理由。一个小女孩回答道:“‘锁链’一词含有贬义色彩,用在这里不恰当。”杨老师继续追问:“那你们觉得改为哪个词更妥当呢?”课堂又热闹了起来:“纽带、联结、维系……”如此小小的“蝴蝶振翅”,又引起了课堂的小“风暴”。杨老师倾听了学生的发言,捕捉了学生眼中的细枝末节,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重视写作中的遣词造句。总之,师生互相倾听的和谐画面,无疑会提升语文课堂的“品位”,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启迪学生借助求异思维开启创新思维的闸门;在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有些学生会按常规思维生成教师预设的答案,但也不排除有些学生不走寻常路,得出不拘一格的观点,并迅速引起其他学生的一片哗然。此时,教师是予以关注,正确引导还是断然否定抑或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呢?“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虽然,部分学生的“标新立异”有时会置教师于被动的地位,使之措手不及甚至难堪,但教师只有关注这个细节,才能让学生精彩的个性化见解发挥“蝴蝶效应”。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初中语文教学的细节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催化着语文课堂。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蝴蝶效应”,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推动自主学习,勇于张开“蝴蝶”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