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困惑与建议

2018-02-25周永女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案翻转课堂微课

周永女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福建 南平)

一、初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授课、作业和考试,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学生自主提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全方位互动的场所,通过探讨、实践与运用等手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理念契合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想,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顺序的转变: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微课、导学案、课前习题等学习材料发在教学网站上,学生自主先学,然后把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传至“师生互动”栏目上。课前,教师先查看学生的预习作业,分析错题信息,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掌握学情。课中,教师以学定教,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当堂检测,及时反馈,达成知识的巩固内化。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以往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发现者”“问题思考者”。学生也可脱离老师的束缚,自主决定学习时间、空间,完成作业,同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为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奠定了基础。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之前的独立学习,解决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方式由填鸭式满堂灌学习变为合作探究性学习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四个优势:第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第二,教学针对性强。第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第四,能够减少学业水平的分化。总之,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翻转课堂实践的困惑及建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坚决反对,也有一些教师持观望态度。笔者属于积极参与的队伍,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家长对学生上网担忧以及学生自学条件和能力有限

“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提前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料,但对我们多数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学条件和能力有限,二是多数家长担心无法掌控孩子上网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操作方法解决。第一种方法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避免家长的疑虑又让学生可以看微课、做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到课堂探究讨论。第二种方法是分两次课完成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第一次课在学校完成微课观看和学习资源,回家后再深入学习,提出问题留待第二次课堂讨论,目前此方法被实践证明可行性较强。第三种方法是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教师就可以独立掌控,操作便利。缺点是此方法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且教学经验丰富、时间掌控能力强的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操作方法翻转。对于家里自学条件和能力有限的学生,教师可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翻转,对于家长不放心孩子上网可以用第一种。

2.增加教师负担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在课前提供微课及相关导学案,要求教师能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并讲透重难点,对教师视频创作能力和把握教材能力要求较高。我校实践的时候,是全组教师分工制作某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形成整体作品。由于每个教师的风格不一致,讲授、录制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专注力有所转移分散。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是所有教师都掌握了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都会使用录屏软件来制作课件,都习惯于在没有学生的课堂讲课。其次,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课前完成导学案。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能力特点,分层次设计出合理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微课、教材和背景知识等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达成学习目的。这种引导式学习设计方案要求较高,很多教师是从自身角度去写导学案,而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设计,所以很多教师常常把导学案写成教案。当然,随着“翻转课堂”实践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教师进入该领域,通过深入探索研究,相信上述问题会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既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教改之路。对于翻转课堂这一新形势的教育模式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习惯性影响,翻转课堂实践还存在一些困难,只要我们能继续深入研究,就能构建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学案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乡愁导学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