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策略
2018-02-25肖鹏
肖 鹏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江苏 泰州)
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技巧,但是却并未起到促使高中生积极思考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么过易、要么过难。对于过易的数学问题,高中生可直接在课本上找到问题答案;对于过难的数学问题,高中生百思不得其解,终将失去思考的兴趣。另外,有一部分教师提问的时机不对,总是在学生走神、开小差的时候提问,导致学生对数学问题心生恐惧与排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的现实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真实需求作为设计数学问题的基本依据。
一、确保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问题的难度直接决定着高中生的思考积极性。维果斯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发现,每个人都存在现有认知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两个层次,处于这两个认知水平之间的便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最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智力发育区。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便应考虑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数学问题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就如在“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课中,笔者便分析了本班学情,以便设计出符合学生智力发育需求的数学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了函数的基本表示方法,能够利用函数概念、定义域与值域列出函数表达式。“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课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总结与提炼,希望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列出函数表达式。为此,笔者便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函数共有三种表达式,分别是什么?每一种函数表达式的优点、缺点各是什么?如何应用分段函数?这几个问题以“函数的表示方法”的表达方法为中心,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且可通过分类汇总总结出规范的数学结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笔者也会以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函数的三类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鼓励学生以个人质疑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课堂提问的最终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历与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组织数学探究。这种学习行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便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好准备。
就如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学生自行提出与异面直线有关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异面直线只存在相交与不相交的关系;有的学生则从垂直、平行、不相交分析了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针对这两个不一致的结论,有学生提出:“除了垂直、平行的位置关系外,难道异面直线不存在既不垂直、也不平行的位置关系吗?”还有的学生提问:“如果是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内,那么这两条直线是不是永远无法相交?”“如何通过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证明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所以笔者将其分类汇总起来,引导学生从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内直线的相互证明过程展开了数学探究。
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问题
数学问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高中生喜欢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众所周知,高中生在兴趣驱动和外界压力催促下展开的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问题,保证学生参与问题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就如在“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一课中,笔者便以本市地图,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学校地址提出了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将家、学校看成平面上的点,随机选择两个点,思考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推导中点坐标公式的解题过程,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本节课上,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探索与动手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承担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责任。教师则应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智力发育与思维发展,保证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