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2018-02-25喻德梅
喻德梅
(重庆市第104中学,重庆)
我所任教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丰富,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低,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一学科有明显的轻视心理,在课上学习过程中也常常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作为生物教师,每周的教学课时有限,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重视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使学生喜欢上生物课,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做过许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总结我得到了这样的认识: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生管理,给予学生爱心,学生也会用爱回报教师,有了爱,所有的问题都变得简单了。下面分享几个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小故事,一起感受一下爱心的力量。
故事一:爱孩子就让他们感受快乐
都说“严师出高徒”,我却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在学生的心目中,我这个老师和“严”字似乎没什么联系,我的生物课上更多的是笑声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对我的生物课堂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因此,学生的成绩也一直不错,这就是我爱孩子的一种方式。记得一次讲解《鱼》这一节的内容,我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展示了网络上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飞鸟与鱼的故事,使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之中,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选择自己的来生,你希望自己是一只鸟还是一条鱼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展开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由于之前的铺垫,学生对鱼的了解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进行后半部分教学时效率也很高。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又问学生:“许多人都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它是健忘的动物,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你的个人见解。”后来学生为此做了许多功课,我们将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汇总。
故事二:爱孩子就给予他们更多自信
学困生是令所有老师感到头疼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学困生转化无果,就选择了放弃,不再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所有的在校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成为教育失败的典型范例。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我的态度是“一个也不能少”,孩子之所以成为学困生,都是有其原因的。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往往就能起到积极的转化作用。七年级有个学生平时上课时态度不够端正,那次在讲解《人的生殖》一节时,正说到男女差异,突然听到一声窃笑,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笑声吸引了。我循声一看,正是这个叫小明的学生,发现老师和同学都在看他,小明马上做出一种玩世不恭的表情,等待着我的批评。我缓和了一下情绪,对他说:“男女差异是个重要的生物问题,既然小明同学感兴趣,我想问你一下,小明同学你是谁生的呢?”他一听就不高兴了,气呼呼地说:“当然是我妈生的啦,老师你什么意思啊?”我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是啊,我们都是妈妈生的,爸爸的生理特征是不具备生孩子的能力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说一说。”听到我这么说,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说话了,我接着刚才的话题展开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课下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小明的情况:留守儿童,家庭条件较差,爷爷奶奶年迈,对他疏于管教。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更渴望爱的,在以后的生物课上,我经常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表现出自己对他的偏爱,渐渐地,他由被动回答问题变为主动积极地配合老师,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件事让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就是教师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心思,对于一个孩子的意义却往往是重大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吝啬自己的爱心呢?
故事三:爱孩子就与他们一起学习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的课堂上,孔子的这句名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我从不避讳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时甚至是故意暴露自己的问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在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我对孩子们说:“动物的学习行为老师知道的不多,哪位同学能做老师的小老师,对老师指点一二啊?”伴随着笑声,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发表他们的看法。这节课的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定一位“老师”,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相关内容和自己补充的材料讲解给大家听,由老师和同学共同为这几位“老师”的讲解打分,作为小组的分数,优胜小组可以免除一周的作业。为了取得优胜,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上的发挥更是令我刮目相看。爱孩子也要讲究方法,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正确的引领,很多时候,“示弱”的效果,更胜于“权威”,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物教师,与我的孩子们关于“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