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编制的研究与启示

2018-02-25于丽君董亚琦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特教评量台湾地区

● 于丽君 张 婷 董亚琦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250022)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实行教师评鉴制度,而教师评鉴分为形成性评鉴和总结性评鉴两种方式。[1]特殊教育教师评鉴对象为任教中小学校身心障碍学生的教师,包含特殊教育学校、一般学校(特教班、资源班)的教师。教师评鉴指评鉴者根据与受评者共同讨论设定的标准,经由评鉴者收集受评者工作表现的事实及资料,评估其价值,并判断优劣得失,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或作为行政上任用、奖惩的决定依据。[2]因此,教师评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依客观评量标准进行评鉴的系统化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协助教师专业发展。

一、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编制的方法、目的及流程与内容

(一)评鉴手册编制的方法

台湾地区探讨编制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所使用的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小组研讨法、团体座谈法、实地试作等。

在编制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前,台湾地区研究者先进行特殊教育教师对实施教师评鉴意见的专题研究,而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台湾地区各县市公立学校特殊教育教师,以了解他们对教师评鉴规准的意见,研发完成特殊教育教师评鉴规准,接着可以依据评鉴规准进行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编制及试作研究。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的重点包括初中、小学教育阶段普通教育教师及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教学专业能力指标、教师效能、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责任等相关文献,以此作为教师评鉴手册的理论依据。

2.小组研讨法

召开小组研讨会议,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探讨出评鉴手册的框架及内容。

3.团体座谈法

为使评鉴手册更具有实际性、有效性及可行性,邀请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多次团体座谈,请教师们针对评鉴手册初稿进行修正。

4.实地试作

对教师评鉴手册修正稿进行试点运作,检验其科学性及可行性。

(二)评鉴手册编制的目的

因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特殊性,台湾地区研发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供学校在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时参照选用,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评鉴手册编制的流程与内容

研究者依据评鉴规准,完成教师评鉴手册的初稿。为使评鉴手册更贴近教育现场且实际可行,研究者多次邀请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团体座谈,请教师们针对评鉴手册初稿进行修正,完成特殊教育教师评鉴试作手册;再邀请基层的特殊教育教师利用特殊教育教师评鉴试作手册开展自评,并邀请同伴教师进行他评。收集试作教师自评与他评意见后,据此修改教师评鉴试作手册内容,完成正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

教师评鉴手册包含4个层面、11个项目、23个评鉴指标及55个指标检核重点。同时,还注明了资料来源、评量标准、示例与说明以及评量方式(自评或他评)等内容。[3]

4个层面包括课程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经管、专业合作。其中,课程设计中含有特教专业知识(了解特殊教育相关法令规章及掌握特殊学生的身心特质1个评鉴指标)、特教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掌握特教课程的理念与架构及设计特教课程的能力2个评鉴指标)、特殊学生评量(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量及善用学习评量结果2个评鉴指标)3个项目。

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含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制与执行(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及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2个评鉴指标)、转衔服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编制转衔服务计划、执行转衔服务计划及确保接收转衔资料3个评鉴指标)2个项目。

教学经管中含有教师教学表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及有效运用特教教学资源2个评鉴指标)、班级经管(营造适当的学习情境、建立有助于特殊学生学习的班级常规、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及落实特殊学生个案辅导工作4个评鉴指标)、专业成长(参与教师进修1个评鉴指标)3个项目。

专业合作中含有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乐于与其他教师沟通合作1个评鉴指标)、亲师合作(与特殊学生家长维持良好的互动及提供特殊学生家长相关疗育资源2个评鉴指标)、行政协调(配合各处室执行相关工作、与各学校各处室沟通协调及与医疗人员有良好的合作3个评鉴指标)3个项目。

手册中的“资料来源”包括教室观察、教学档案、访谈、问卷、其他,这样可使评鉴方式客观及多元化,同时期望能与评量方式中的教师自评、他评充分结合,方便使用者整理资料;“评量标准”分为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3个等级,为判断教师专业表现情形提供给分的依据,避免评鉴流于主观;另外提供“示例/说明”,让评鉴者更清楚评鉴的重点,便于受评者了解应该准备哪些资料;在“评量方式”上,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进行,由自评者和他评者依据评量标准评估受评者的表现水准。

二、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编制的支持策略

(一)行政推动支持

台湾地区于2003年召开“教育发展会议”,此会议提出:“建构教师生涯进阶制度,研订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办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2006年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补助试办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计划”,鼓励各级学校试办教师积极进行教师评鉴。经过数次修改,于2009年进一步将该计划更名为“补助办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实施要点”,要求试办学校自行研发或参照选用县(市)研订的教师评鉴规准或指标,[9]全面推动教师评鉴工作。随后,台湾地区“教师法”修正案草案第二十三条新增了“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应接受评鉴”这一内容,为教师评鉴提供了基础。

同时,台湾地区还在地方上成立了推动委员会,由教育局邀请教育行政人员、专家学者、教师会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6]所以在编制教师评鉴手册时,编制人员由研究者、大学教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同类型的教师等组成,推动了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的编制进程。

(二)校内推动支持

学校是教师评鉴的最基层的单位,学校的有效推动及积极参与是教师评鉴成功的保障,台湾地区校内推动支持的主要经验有召开试办说明会、成立评鉴推动小组等。[7]

试办说明会是为了与教师建立充分的信任和沟通,了解评鉴的方式与目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鉴;评鉴推动小组由校长、主任、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全面负责实施教师的评鉴工作。

教师作为评鉴的主体与推动者,积极参与与支持是保障教师评鉴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对评鉴的推动主要包括自评与他评、拟订成长计划。[8]

自评与他评是指教师依据学校选订的评鉴规准及自评表逐项核准,完成自评,并接受评鉴推动小组安排评鉴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他评;拟订成长计划是指受评教师根据评鉴结果在评鉴推动小组和评鉴人员的协助下,制订个人的专业成长计划。未通过者,评鉴推动小组安排适当教师,协助其拟订专业成长计划,经过一段时间改善后进行复评。通过评鉴者,根据评鉴人员给出的建议,拟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9]

三、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编制研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一)选择适宜的评鉴主体

1.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教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师评鉴手册内容

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教师,如培智学校、视听障学校、资源班、融合班特教教师以及巡回辅导教师等,由于教授对象及教学情境的特殊性,其评鉴规准要有所区别。

2.重视特教教师的参与

特教教师评鉴手册的研拟要特别重视特教教师的参与,因为评鉴规准来源于教师,再回归教师,是以教师为原点的,这才符合民主化的原则,才能让教师主动地接受评鉴。

3.评鉴者要多元化

评鉴者可以是校长或教师等相关专业人员,但不论谁担任评鉴者,都是为了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是一种同伴关系,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双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10]

4.实地试作(试点)可邀请不同背景教师参与评鉴

特教教师评鉴规准的完善需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若邀请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参与教师评鉴,可先在试作学校进行,了解试作学校应用此评鉴规准的经验,并根据教师提出的切实可行的修正意见进行修正,将有助于提高其可行程度,同时也为其他特教学校实施教师评鉴提供参考。

(二)制订合理的评鉴规准

1.评鉴规准应有引导作用,协助教师专业成长

评鉴的重心在于诊断教师的教学,在于改进而不是证明,[11]是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师评鉴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评鉴规准要具有引导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添加或删除一些评鉴指标,每年选择一个或数个层面进行评鉴,使评鉴规准更具弹性、自主性,遵循学校本位原则,使其动态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培养与发展过程,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特教教师评鉴的功效。但也不能各行其是,各学校实施的评鉴指标也要参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评鉴参考要点。

2.评鉴规准应更详细、全面

台湾地区教师评鉴规准较为系统全面地涵盖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素。[12]不同生涯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及特点,比如初任特教教师、经验教师乃至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研制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循序增加评鉴指标,且指标下都有具体的检核重点,可让评鉴工作更易于实施、评鉴过程更明确具体、评鉴结果更具说服力。

(三)科学编制评鉴手册

1.评鉴手册的编制要注重教师的发展

评鉴手册是基于专业发展取向的理念而不是评定等级。大陆地区对教师的评价多是按各校自订的办法进行,评价重绩效考核、轻专业发展,一般很难达到改良教学品质的效果。所以大陆地区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完善、合理的教师评鉴制度,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活动,使教学活动不再流于形式,发挥教育应有的目的与功能,带动学校的革新。[13]

2.评鉴手册的编制需要政策依据

台湾地区“教师法”修正案草案把“教师评鉴”纳入其中,为评鉴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且台湾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明确规定教师评鉴的结果与绩效考核不挂钩。[14]此做法保障了教师评鉴发展性与教育性的功能,提高了教师参与评鉴的积极性与认同度。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自上而下地推动,先为制度的实施提供依据,进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与特殊教育教师评鉴手册相关的配套措施,提升评鉴的可操作性

评鉴手册可根据教师的表现增列一些加分项,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及参与教师评鉴的积极性;可给予教师教学回馈,帮助其进行教学反思;评鉴初期,让教师对评鉴有全面的了解,在评鉴过程中提供经费、行政等方面的协助;还可以考量敬业精神与态度、设立相关的评鉴专责机构等。这些配套措施可提升特教教师对评鉴的接纳程度,增加可行性。

4.依据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特教教师评鉴规准

台湾地区对特教教师评鉴规准的研制,先通过研究者进行研究,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特教教师的意见,最终完成评鉴规准,研制过程比较严密、科学。大陆地区在研制特教教师评鉴规准时,应充分依据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5]避免评鉴者和教师差异过大,造成两者存在互相适应困难。

教师评鉴是改善与维系教师素质管理的核心,[16]能够激励教师更加投入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更加追求教学卓越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是保障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特教评量台湾地区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