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映潮课例中找寻语文教学之道
2018-02-25
(河南省鄢陵县实验中学 河南鄢陵 461200)
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思想,每当看到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理解层次浅显,言语苍白,收益不多时,我就很失落、迷惘。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呢?幸运的是,邂逅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徜徉在名师的课例中,我积极寻觅着语文教学之道,受益匪浅。
一、优质的文本解读是成功课堂教学的起点
余老师认为,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没有优秀的、精致的、深刻的课文研读,一定难以产生优质的课。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中,余老师分别从“屠户”“狼”“故事情节”“叙议结合”“段内层次”五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的课文的脉络,采用的是一种选点研读教材的方式。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设计中,余老师探索文本若干的“段式特点”(段落的展开模式):有“说明+描述”“说明+评赞”“说明+观感”等,用的是拆分式研读教材的方式。这种教材研读方式,教会我用“提炼”的眼光与手法去发现并分析语言表达的现象或规律,并帮助自己积累有用的读写材料。当然,最令我折服的还是每一个课例前,余老师写的赏析千字文,如《背影》的抒情语言,《紫藤萝瀑布》的形态美,《最后一课》极具魅力的高潮与尾声,在研读教材上可谓达到“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的境界。
总而言之,余老师总能找出每篇课文的精彩之笔,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长。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全然没有老师对于文本的深入阅读与思考,没有对于教学设计的全力研究。文章的美度,深度,广度没有被挖掘出来,文章的能力训练点也没有被足够关注重视,学生的课堂收获是可想而知的。
二、以“板块教学”为载体,以“主问题设计”为推手,引导学生动起来是余老师课堂教学的精魂。
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是以学生参与的态度、深度、广度及效果加以判断的。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言“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在这一方面,余老师创新教学设计的标志性成果“板块式设计”和“主问题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余老师总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板块教学的情景氛围,使学生心“动”。
如他的《夏感》教学创意是:美读,整体理解课文——美辑,识记一批雅词——美析,精读一个美段——美说,运用一些美句。
又如他的《七颗钻石》教学创意: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般优雅情趣中,怦然“心动”。油然而生一种展示自我的积极情感,一种探索答案、奥妙的强烈欲望。有了这样的情感与欲望,何愁他不动起来呢?
其次,余老师时常巧妙的“抛出” 主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脑动”。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创意,余老师用三个主问题来引领全文的教学:
1.请自选内容,用“比较”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3.这篇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词既能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三个话题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层读书活动。且话题有深、有浅,问答可多可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想法可写。再者,第三个话题的开放性强。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的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答案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
再次,余老师板块设计目的明确,任务指向性强,使学生“乐动”
以《散步》为例来,余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的品读活动:说事;品情;赏景;析意。层次清晰,涵盖了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令学生跃跃欲试。再如《小石潭记》余老师设计这样训练内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别用“小”“石”“潭”“记”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表现题目中这四个字。课堂上没有支离破碎的解读,而是扎扎实实开展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学生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火花的绽放,在交流中积累厚实的文学硕果。
最后,余老师教学设计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为此,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好“桥”,备好“船”,提供“钥匙”。
余老师在引导学生《与朱元思书》描述之美时,他是这样提醒的:从“画面欣赏”的角度看描述之美,从“字词品味”的角度看描述之美,从“手法运用”的角度看描述之美,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看描述之美。在这样的学法指导下,学生何愁不会评点文章呢?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又怎能不到提高呢?
文言文的字词教学历来被认为枯燥无味。余老师的《童趣》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词义的,用的是“方法式练习”。具体分为:方法一:解释词义——“加字换字法”;方法二:解说词义——“讲述大意法”;方法三:辨析词义——“同行对比法”;方法四:佳词积累——“短语集聚法”。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串讲,也不需要强行机械化的背诵。可见文言词语的教学若能精心设计,也能打破平时教学中沉闷的节奏,使课堂有张有弛,有疏有密。
而我们的教学,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体验、积累、思考的时间,学生在不断的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本分。教学中,我们有提问,也有活动。但众多的提问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只集中在“教懂”二字上。孰不知:知识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教师如何能够挖完,只有做一名引导学生挖掘泉水的师傅,才能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认真研究余老师的课例,方觉在教学中,应抓紧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当成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一堂课,把每一堂课都当成培养孩子们能力的一节课,为学生指点学习门径,铺设学习台阶,指引着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