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视角下英国早期教育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2018-02-25

关键词:英国政府育儿英国

李 艳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130)

一、问题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早期教育被提出且重要性日益得到认可,各国逐渐认识到重视早期教育能够带来广泛的益处,如能促进教育公平,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代际沟通,推动社会发展等。尽管对如何保证早期教育的“质量”仍有争议,但各国都一致强调家庭是衡量早期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且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1]家庭视角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共政策的研究热点。所谓家庭视角,“就是在体制机制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共政策对家庭的影响,帮助家庭形成、巩固其固有的功能与优势,以使家庭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进而使其构成社会资产的一部分。”[2]

作为早期教育领域的领军式国家,英国的早期教育一直受到各国关注。近二十年来,英国政府颁布的早期教育政策,从1998年的《确保开端计划》到2014年的《早期奠基阶段法定框架:0-5岁儿童学习、发展和保育标准2014》,无不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印。在这些项目中,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既是项目直接受益者又是项目的参与者,家庭成员的能力和权利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尊重。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都从国家层面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颁布,更是从不同角度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但这些政策和文件的指向更多的是3~6岁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于0~3岁的早期教育只是顺便提及并没有专门论述。目前,我国的早期教育几乎处在空白地带,早期教育机构乱象丛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家庭早期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家庭早期教育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低收入家庭的早期教育举步维艰,家庭早期教育理念偏离等。这些问题随着对早期教育问题的重视而逐渐凸现出来。而英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家庭取向”早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方面中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将有助于规范和推动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

二、英国“家庭取向”早期教育政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英国社会暴露出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并且越发严重:未成年少女受孕产子比例大大增加,少女母亲数量成为欧洲各国第一名;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令人心惊;贫富差距过大,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由于无力供孩子就学,导致下一代文化水平仍然很低,形成怪圈;社会分层严重,经济条件优越、文化水平高的“上等人”看不起“下等人”等。严重的社会教育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英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家庭问题会向社会蔓延,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不仅会对家庭带来极大危害,还会拖累社会。这使得英国政府提高警惕并及时做出应对:对国内教育进行改革,加强教育力度、扩大教育范围,从初等教育抓起,提出“确保开端”项目。该项目为原先一直被忽视的5岁以下儿童提供了教育机会、打好教育基础,另外通过医疗保险等方式改善了这部分儿童家庭的生活条件,防止贫困家庭越来越穷。自此,英国政府日益重视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对儿童最好的救助办法是为他们的父母提供帮助,换言之,儿童的需要与家庭的需要是不可分割的,帮助家庭即是帮助儿童,不能为家庭提供支持,就不能有效地帮助儿童”[3]。

1998年5月,英国国会收到了教育与就业部大臣大卫和社会保障与妇女部大臣哈里特联合递交的《应对儿童保育挑战》绿皮书。英国政府将此定为“国家儿童保育战略”,这是英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早期儿童教育与保育”问题所作的国家证词和经费支持承诺。该绿皮书规定从1998年9月起,全国4岁幼儿可以免费获得由国家提供的兼读学前教育服务,每年有33周,每周有12.5个小时。另外,英国政府还推出了一项“儿童减收免”政策来帮助工作家庭,政策规定每周工作16个小时及以上的家庭有资格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具体标准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最高每周优惠70英镑,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最高每周优惠105英镑,而且最贫困家庭的儿童保育费用可以全免。自此免费早期教育开始正式在英国全国范围内实施。

英国的儿童保育个人所得税抵免政策从2002年4月开始施行,当时的新工党政府用工作收入税抵免和子女税收补贴代替了此前的工作家庭税收减免,并在工作收入税抵免中加入了儿童看护项目。作为家庭援助的一部分,儿童保育个人所得税抵免政策可以为每周工作16个小时以上因照顾孩子而影响收入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最高额度是一个子女135英镑、两个子女200英镑。2005年,英国政府又进一步规定:“育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周可以享受最高300英镑的收入税减免,育有一个子女的家庭每周可以享受最高175英镑的收入税减免”[4]。

2004年英国举世闻名的“确保开端”项目开始逐渐向“儿童中心”转型,到2006年基本结束。英国儿童中心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但具体的建设和管理由地方当局负责。在前两个阶段(2003—2006年和2006—2008年)儿童中心都是在落后地区进行建设,从第三个阶段(2008—2010年)开始在落后地区之外建设,但重点仍在落后地区。截至2010年,英国基本实现了每个社区都建有儿童中心的目标,共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3 631个儿童中心。假使按照每个儿童中心可以使八百名儿童获益计算,全国将有近三百万儿童及家庭受惠。

近二十年以来,英国政府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包括子女补贴、促进就业、家庭援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加对家庭教育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帮助。这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既有助于贫困家庭为其孩子提供家庭保护,还可以使家庭中年轻成员的受教育状况得以改善,人力资本得以增强,进而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5]从而使英国社会缩小了教育差距,减少了社会矛盾。

三、对我国的启示

政策制度的推动是早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我国学前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支持,英国早期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也依赖于完备的政策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几千年以来“养儿防老”意识把儿童视为家庭“私有财产”,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对家庭的支持明显缺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家庭早期教育的发展。政策层面上保证家庭权益在早期教育中的实现,充分调动和发挥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确保有限的财政投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政策制定中英国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保障处境不利家庭的早期教育

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不仅能缩小这些儿童在早期阶段的发展差距,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还为缩小社会的贫富分化、社会稳定提供了可能。英国最具代表性的“确保开端”项目的四项主要内容(早期教育、儿童保育、家庭支持、医疗卫生)都为4岁以下处境不利的家庭幼儿进行了特别帮助。2011年英国的“优先拨款项目”主要是优先帮助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职业军人的学生或双亲亡故的学生,以便于早期教育机构利用这笔额外拨款鼓励更多处于不利环境的儿童入学并在入学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6]

在这方面我国与英国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况,由于地域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了早期教育发展失衡,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处境不利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极大影响了儿童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国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应首先保障处境不利家庭儿童接受普及性的早期教育,对他们所处的家庭提供最基本需求的教育保证。同时,对处境不利家庭的教育支持应该是强制性的保障“底线”的教育,而非“政绩”“试点”工程。

(二)有区别地实施家庭支持

在英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早期教育政策中,除了优先考虑处境不利儿童及家庭外,还对高收入群体享受政府补贴的早期教育做了限制。从2013年开始,英国政府就取消了年人均收入达到6万英镑及以上家庭的八项儿童福利,取消了人均年收入4万英镑及以上家庭的子女税收补贴。对于贫困家庭,英国政府则在逐年递增早期经费支出。2016年4月,英国政府宣布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由政府提供的家庭子女看护费由70%提高到85%。

我国早期教育起步晚、发展落后,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已经开始涉及并关注早期教育,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中指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但是,这些政策均非强制性政策,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强的地域已经开始制定相关地域性的政策法规,如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开始探索社区、家庭、早教机构三位一体的早期教育模式。但是,广大的农村、贫困落后地区,0~3岁婴幼儿连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都难以落实。国家早期教育政策首先应该保障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使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优势群体家庭,其自身经济水平可以享受高水平的付费教育,而无需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有区别的对待”看似不公平,但实则是政府通过“二次分配”缩小教育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之举。

(三)帮助家庭成员实现工作和育儿的平衡

据网络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自“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以来,二孩的出生率远低于预期。导致这一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成员无法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女性。一方面,我国的产假假期仅有5个月,距离法国长达三年的产假有着不小的差距,家庭成员根本无法依靠自身家庭的力量完成早期教养小孩的任务。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使得中国传统的长辈育儿帮助也无法继续。专门的早期托幼机构的巨额花费,一般工薪阶层父母难以支付。年轻父母一旦生育小孩即将面临的经济压力也令他们无法辞去工作全心照顾小孩。“工作—育儿”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父母急需政府在其履行育儿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英国,工党政府执政时也曾出现过类似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中拥有5岁及以下低年龄段幼儿更容易陷入贫困,并且这种贫困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近二十年来,英国政府着力解决工作父母的育儿问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从“幼儿教育券计划”到“免费学前教育学时”,英国政府对家庭的育儿支持政策在不断完善。我国早期教育政策可以借鉴类似做法,一方面延长女性的产假时间,另一方面对工作父母进行一定学时的免费教育。

(四)为家庭提供灵活而广泛的早期教育服务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简称OECD)一项报告中指出,在政策指导下英国许多地区和城市设立了家庭服务点,为家长提供儿童教育和保育信息,以方便家长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BBC电视台为提升早期教育中的家长参与,创办了CBeebies儿童频道,并开发网站向家长提供与节目有关的游戏、歌曲等学习资源。[7]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对确保开端儿童中心进行的项目组评估中,随机对121个确保开端儿童中心的服务内容做了调查,该调查概括出了11个服务类别的47个服务项目,其中11个服务类别分别有卫生健康服务,早期教育和儿童保育,保育员支持计划,大龄儿童的课前课后看护,就业服务和为申请社会福利提供咨询,家长和儿童互动性游戏平台,其他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家长提供的成人教育,家庭与家长支持,拓展性家庭服务,其他家庭服务。47个服务内容涵盖了产前班,产后班,育儿课程,家长论坛,资源库,周末活动,卫生观察,母乳喂养,婴幼儿体育锻炼,心理咨询,生活指导,主题活动,游戏中学习等各个方面。

在我国,由于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不同家庭对早期教育的需求也大相径庭。针对这些差异,有差别地为不同家庭提供切实需要的早期服务才能使政策落到实处。对于弱势群体家庭,需要更多的是基本的育儿保障,比如医疗卫生、母乳喂养、生活指导等;对于留守儿童家庭,需要更多的是心理咨询、成人教育等;对于工作父母家庭,他们则更需要看护班、育儿课程等方面的支持。当然,这些都要基于政策制定前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我国需要在政府资金扶持下建立多种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家庭的早期教育需求,如托管中心、家长学校、亲子园、咨询中心等。

[1] 徐晓新,张秀兰.将家庭视角纳入公共政策——基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演进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6,(6):151-169.

[2] 何欢.美国家庭政策的经验和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1):147-156.

[3]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哲社版,2003,(6):84-96.

[4] Paul P M Leseman,Pauline L Slot. Breaking the Cycle of Poverty:Challenges for European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4,(3):314-326.

[5] 祝建华.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3):36-44.

[6] 易凌云.英国早期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1):76-85.

[7] 王伟,等.OECD 国家促进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策略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5,(3):38-43.

猜你喜欢

英国政府育儿英国
英国政府拨款3 200万英镑用于抽水蓄能项目
英国的环保
偷偷摸摸育儿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脱欧后英国经济何处去?英国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英国政府整顿尖锐款“指尖陀螺”,eBay表示会移除
育儿神器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