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25周康龙
周康龙
(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 江西宜春 336000)
诵读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读书方式,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诵读教学法科学合理使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诵读教学法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诵读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语文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语言的魅力。诵读教学法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诵读教学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语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诵读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摸索语言规律,体会意境,充分发挥出想象力。
二、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与文本环境相适应的氛围
一堂优质的高中语文课,不能缺少合适的环境氛围,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氛围中,重视情绪的作用。教师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愿意主动开口读书,诵读当中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感情流露,而且可以将最直接的阅读体验带回诵读当中,让诵读与感情互相影响。伴随着阅读体验的不断变化,诵读感情肯定会出现变化。在这样的变化当中,合适的诵读环境就被营造出来。
2.使用选修内容,增强诵读练习
学校家长的双重压力下,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诵读活动难以展开。高中时期,学生学习语文的任务较重,课时有限。诵读教学活动展开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使用课本当中的选修内容,指导学生诵读练习。高中语文课本内容主要是由必修以及选修内容构成,选修部分内容的学习,为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有非常大的作用。设计选修课程时,教师要有意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诵读教学,让学生可以在选修学习当中掌握诵读的技巧,掌握阅读文章的特色,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中良好的抒发感情。通过选修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诵读,帮助学生把选修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脑海当中能够输出的语言知识。
3.采用多样化的诵读方式
整个的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诵读过程中的学生情感体验,同时选择适当的诵读方法也非常关键。通常来讲,诵读分为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按照课堂文本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现实情况来选择最适当的诵读方式,也同样可以选择多种诵读方法在课堂上结合。教师范读属于将教师作为主体的诵读方式,按照对文本深入的情感研究以及背景分析,教师能够将文本文字转变为富有内涵的声音,而且可以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声情并茂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之下迅速的进入到文本环境当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分角色朗读属于一种较为特别的诵读方式,通常只适合使用到小说、戏剧这种存在较多对话交流内容的文本形式,在这样的文本中,不一样的人物有着不同的个人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找到自己所喜爱的角色,将角色带入展开诵读,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加强课堂引导
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针对学生来讲,教师的引导方向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效果。教学当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占据重要的的引导地位,教师要增强对课堂的引导,利用诵读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使用,不断激励学生,保证教师在诵读的同时带领学生展开诵读,让学生可以养成诵读意识的同时锻炼口语能力。诵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和“音”两个方面来认识字词,从而让学生熟悉文章展开后续的学习。比如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整篇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自己诵读一遍,然后带着学生诵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就会格外留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标注,之后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理解力有限,如果无法透彻的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那么读起来会非常吃力,不利于后续的学习。教师需要增强课堂引导,在文章内容、诵读的情感表达上来对学生进行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感知。
总而言之,诵读教学法属于较为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感情,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多进行思考、多进行实践,实现改革创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