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018-02-25江慧
江 慧
(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掌握部分学习技巧,尤其是对观察物体的学习更是了解甚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讲授观察物体时,需要与时俱进引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数学知识具体、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产生更好的理解与认知,初步发展他们的几何意识和空间观念。
一、利用情境导入新课,带领学生探索新知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中,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辨认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积木比赛)、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观察的范围)、观察范围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天安门广场)等。在“搭积木比赛”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教材中的积木图片,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搭积木的游戏,先进行“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得正确。接着,展示教材中32页的立体图形,组织学生进行“搭一搭”游戏,引领他们思考:从哪里入手搭出这个立体图形?使其在组内交流方法动手操作,在班内展示,表述本小组在搭积木的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之后,在课件中出6个小正方体搭建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看谁搭得多”的游戏,提问:如何着手搭出这个立体图形?组内交流、操作。课堂小结: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根从两个方向观察仍然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就能够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研究观察物体范围,初步发现观察规律
在进行“观察的范围”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设疑:诗人在登楼赏景时,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呢?继续使用信息技术,出示画面:桃树下落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向里张望。询问:小猴站在大树下能看到地上的桃子吗?要想看见桃子小猴该怎么办?如果小猴爬到树上A处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吗?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出原因吗?谁知道小猴在树上A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是哪一点?小猴在A处时,还可以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通过比较,让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过渡: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处和C处,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思考小猴在B处和C处时又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组内成员分享,通过课件演示。之后,提问: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想一想看到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学生发现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三、认真观察比较照片,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在展开“天安门广场”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教材36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四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他们独立判断且编号,对想象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帮助他们认清图中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主题图,可以按照先想象、再验证、再想象的过程,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比较、分析景物与画面的对应关系,判断看到画面的先后顺序。之后,在课堂练习环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模拟观察,目的是增加切身体验和知识收获,让他们从校园门口向教室缓缓移动,使其亲身感受到越走近教室,看到的范围也就越少。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看到的不同范围,感受在不同点看到教室附近范围景物的不同,使他们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可以准确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带领学生巩固提升
当学习完“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知识内容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将三个小节后面的“练一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新颖的练习模式,将习题集中起来,带领他们巩固和提升,对本章节知识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当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增加一些新内容,像改变积木的形状,增加数量等;或拍摄本地照片设计练习,如:34页第2题,拍摄本地路灯和杆子的照片,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也可将静态的图片转变动画形式,34页第3题,将小猫在残墙前看不到的范围标识出来,小老鼠则以动态形式在该范围内活动,提升练习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32页第4题第1.小题,可采用信息技术播放黑夜中球向电灯移动的视频,使学生观察球影子的变化情况。针对36页的“试一试”,教师同样运用信息技术,将小船从A处出发的行驶路线以动画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的练习内容。如此,教师结合具体情境、文字、图片、动画或画面设计练习题,借助观察、画图、操作、模拟实践等活动感受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积累更多观察物体的经验。
五、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深刻意识到本单元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带领他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过程,使其学会观察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