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8-02-24谢明星赖瑶瑶李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4期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

谢明星 赖瑶瑶 李清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因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3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明显更高,眼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改良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主要以秋冬季为发病时间。该病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房角结构拥挤,引起眼球前房角关闭,导致房水流出困难且眼压升高的眼部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是患者眼部过度疲劳、情绪波动较大等,患者主要表现为眼压增高、视力下降、视神经损伤及前房变浅等症状[1]。该病极易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改良小梁切除术逐渐取缔常规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今选取因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被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对此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因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通过相关诊断标准检验[2],均为单眼发病。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眼部手术史患者;②存在其他严重眼部疾病患者;③近期应用降眼压药物患者;④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3.2±3.9)岁,左眼34例,右眼1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3±3.8)岁,左眼35例,右眼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发病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術前2 h为两组患者口服50 mg醋甲唑胺,30 min后给予200 g/L甘露醇静滴。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先对结膜下给予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角膜缘上方2 mm位置行弧形切口,剪开球结膜5 mm长度,电凝止血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作矩形结膜瓣,建立巩膜隧道,于巩膜瓣下方置0.4 g/L丝裂霉素棉片。1 min后将棉片取出,用氯化钠溶液清洗巩膜瓣,在巩膜下透明角膜内穿刺进前房,分离巩膜瓣,切除角膜缘巩膜深层组织、巩膜周边组织与小梁组织。用10~0号尼龙线间断式缝巩膜瓣与结膜瓣,在球结膜下给予3 mg地塞米松注射。对观察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手术室对患者眼球周围麻醉,将患者眼压降低到35 mmHg以下。若降眼压效果不明显,可术中适当给予前房穿刺。结膜下浸润麻醉利多卡因后,在角膜上1 mm位置行切口,将球结膜剪开,将穹隆作为基底作结膜瓣,在12点钟方向选择3 mm×3 mm巩膜制作巩膜瓣,在距离角膜2 mm位置将巩膜瓣层切开,制成隧道状巩膜切口。于结膜瓣与巩膜瓣下方皆置0.4 g/L丝裂霉素棉片,2 min后取出,用氯化钠溶液清洗巩膜瓣与结膜瓣,用巩膜切咬器去除1 mm×1.5 mm角膜缘巩膜组织,用10~0尼龙线缝合球结膜瓣与巩膜瓣,在球结膜下给予3 mg地塞米松静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②并发症主要是虹膜炎症、脉络膜脱落、滤道阻塞、角膜水肿、前房积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3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明显更高,眼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眼科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生主要因为患者前房角关闭引起眼内房水排出困难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视力模糊、虹视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若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失明。

手术治疗时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见手段。该术主要是对患者前房角关闭、瞳孔阻滞问题有效解决,形成功能性过滤跑,降低房水过滤,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明显更高,眼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有效促进过滤泡形成,达到降低房水过滤并改善前房过浅的目的。然而该术缺乏可控性,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质量。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眼压控制尤为重视,在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眼压并对房水适时缓慢释放,充分应用丝裂霉素预防瘢痕形成,防止滤过功能降低情况发生[3]。此外该术全程切口位置靠前,不仅能对房水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对周围虹膜有效切除,操作性更强。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郜小莉.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2):92-94.

[2] 曹 健.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60.

[3] 廖 辉,伍继光.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09):1683-168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
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考察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
有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