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2018-02-24唐正敏
唐正敏
摘要: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小常识、小故事和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关键词: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11
一、课程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着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将身边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小故事和小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符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以便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1)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小故事和小实验引入课题
在讲水的沸点时,可先做一个小实验: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这是为什么呢?
学完后解释:原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和纸的燃烧温度都超过100℃。因此,虽然酒精燃烧了,水也烧开了,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和纸没有被烧着。这样既牢牢吸引了学生,又进一步巩固了概念。
(2)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讲一些生活常识或物理故事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用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
例1: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例2:在讲完稳度后做下面这个实验:将一把小折刀打开一半,把刀尖插进一支铅笔的一侧,距笔尖约2厘米。将笔尖放在手指头上,铅笔会稳稳地站立着。然后,稍稍调整一下小刀的开合度,把笔尖放在任何物体上,你会发现,铅笔都不会倾倒。这就能很好地解释只要找到了物体的重心,就能使它平衡;重心越低,物体越容易平衡。
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小故事和一些小实验和小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制作、研究、讨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大幅度提高。
(3)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身边物理现象的提出,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例如:在讲静电时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鐵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静电的特点:电压高,电量少(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了发展。
(4)充分发挥生活小常识,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
在讲授讲平均速度时可以问一个问题:假设在来学校中,你一般的速度是8里/小时,当走到一半路程时的速度只有4里/小时。在剩下的一半路程中你应该走多快,才能使全按时到校?答案:你必须有无穷大的速度,才能在后半段路程中不花时间——而达到所希望的平均速度。因为在达到终点时,你的时间已全部用完了。处理“棘手”的速度和距离的问题的关键常常是时间。
(5)充分发挥生活小常识、小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身边的物理常识和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课本中讲占旭刚的困惑:他可以举起比他重很多的杆铃但是却无法通过定滑轮提起与他体重差不多的杆铃。用小常识和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常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新民中学 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