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2018-02-24高娜段俊斐朱建国
高娜 段俊斐 朱建国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35.104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A、B组,各40例,前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其结果。 结果 两组的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 8,P>0.05);但B组免疫指标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A组,B组治疗有效率是92.50%,高于A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6,P<0.05)。结论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患者的炎性症状,而且还能有效保护免疫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b)-0104-03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风湿性免疫疾病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骨骼、四肢肌肉及皮肤黏膜、眼部等损害,也可伴发有肾脏、肺部、心血管及神经和血液系统受累[1-3]。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提示[4],SLE的发病群体以女性多见,女性发病风险较男性高,尤其是20~40岁育龄期妇女。发病之后需要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否则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肾脏及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寻求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SLE患者展开详细的分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治疗的40例SLE患者作为A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40例SLE患者作为B组。A组均为女性,年龄均处在22~65岁的范围内,平均是(45.52±3.66)岁;病程最短是4个月,最长是3年,平均是(1.64±0.04)年。B组均为女性,年龄均处在21~68岁的范围内,平均是(45.55±3.65)岁;病程最短是3个月,最长是4年,平均是(1.65±0.05)年。比较A组与B组SLE患者的年龄以及病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下一步对比。
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 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与201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相符,①一般症状:如高热、乏力、消瘦等;②皮肤黏膜损害:如光过敏、脱发、皮疹、结节性红斑或面颊部红斑、雷诺现象、口腔溃疡等;③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存在关节压痛、肿胀以及积液等;④心包炎或胸膜炎、胸腔和心包积液;⑤血液系统损害:如: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减少、溶血性贫血等;⑥肾脏损害:尿蛋白>0.5 g/24 h或+++;或管型(红细胞、混合管型);⑦神经系统改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排除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已经获取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已经知情并同意;患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等。
1.2.2 排除标准 患者对该次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并伴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晰;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良好地交流沟通;近3个月内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分子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合并有严重的心脏及肺部疾病;合并原发性的颅脑疾病及肝肾疾病等。
1.3 治療方法
①A组:40例SLE患者均单独使用甲泼尼龙(国药准字H20103047)治疗,将初始剂量控制为0.5 mg/kg、1次/d,持续治疗6周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验室检查酌情调整药物剂量,按照每周5 mg的标准梯度减少剂量,但是最低药物剂量控制在 50~10 mg/d之间,并维持此标准持续治疗3个月。
②B组:40例SLE患者均采取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GmbH,国药准字H20160467)进行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剂量标准等与A组完全一致,同时将环磷酰胺与0.9%生理盐水500 mL充分混合后静滴,环磷酰胺的剂量控制为400 mg/次,2周静滴1次,持续静滴6次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为4周(每月)静滴1次,环磷酰胺用量800mg/次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的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贝克曼尔特流式细胞仪对患者CD3+、CD4+、CD8+进行检测;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液的免疫指标水平变化进行比较,以日立7 600-020 型生化分析仪结合免疫比浊法对患者血清中的IgG、IgA以及IgM水平进行检测[5];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以日立7600-020型生化分析仪结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检测;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1.5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将该次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好转与无效三个等级,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消失,且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即为治疗有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改善,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未到达正常值范围,即为好转。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疗效均未达到有效、好转,甚至病情反复加重视为治疗无效。
1.6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n(%)]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x±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B组的CD3+、CD4+高于A组,CD8+低于A组;同时B组的IgA、IgG、IgM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水平、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TNF-α水平、IL-6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A组40例患者中,治疗无效、有效以及好转依次是10例、10例、20例,治疗有效率是75.00%;B组40例患者中,治疗无效、好转以及有效依次是3例、17例、20例,治疗有效率是92.50%,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6,P<0.05)。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情况
A组40例患者中,发生恶心3例、呕吐3例、高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7.50%;B组40例患者中,发生恶心2例、呕吐2例、高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5.0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 8,P>0.05)。
3 讨论
在众多免疫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情进展迅速,可侵袭患者的皮肤黏膜、肺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6]。随着SLE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越来越关注,至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与患者遗传、携带易感基因、自身免疫异常、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相关。相关资料提示,SLE患者的发病与机体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以及致病性自身抗体增加等因素相关,导致患者身体任何器官均可出现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继而发病[7]。可见,加强SLE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十分重要。因此,在治疗SLE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调节其免疫指标,而且还要注重对其炎症反应改善,这对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8]。
该次研究结果中,B组免疫指标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A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7.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5.00%,;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于晶[9]的结果大致相同,即对照组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研究组的10.2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此同时,该组中,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5.00%,低于B组患者的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日亮[10]的结果大体一致,即单一给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6.54%,与药物联合组的98.08%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结合治疗SLE,能够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其中,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首选药物,对患者机体结缔组织的增生以及组胺物质释放等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不断降低,改善机体的病态反应,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环磷酰胺则属于烷化剂之一,给药后可以对患者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行干预,同时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调节,进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发挥显著的抗炎、抑制免疫效果,对SLE患者的免疫能力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1]。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即可发挥抗炎作用,又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临床获益,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时祥音.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J]. 临床研究,2018,26(3):99-100.
[2] 刘瑞勇,曲青山,王凯,等.来氟米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对患者血清β_2-MG、ESR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3):63-65.
[3] Wallace DJ Hahn BH.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7th ed.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Dubois,2006
[4] 刘泽有,杨金玲,王在红,等.理血调肾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活动期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血清补体、抗ds-DNA、ANA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9(4):506-508.
[5] 张颖.吗替麦考酚酯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596-598,602.
[6] 李岸,李志平,陈伟健,等.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8):12-14.
[7] 鄭小东.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103-104.
[8] 邹燕,吴宪鸣,徐亚沛,等.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7):142-143.
[9] 于晶.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0):44-46.
[10] 白日亮.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102.
[11] 邹晓军.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6):5-9.
(收稿日期: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