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
2018-02-24尹晓燕
尹晓燕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35.060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水囊配合缩宫素静脉滴注的效果。 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 年 6月—2018 年2月中的 178 例足月妊娠需要引产的孕妇进行研究,按照孕妇接受引产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89例孕妇接受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方式引产,对照组89例孕妇单一接受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效果。 结果 观察组引产一次成功率为96.63%,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一次成功率82.02%(χ2=9.957 6,P=0.001 6);观察组在引产6、12 h Bishop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5.39%,剖宫产率为4.61%,均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69.66%,剖宫产率30.34%(χ2=6.320 3,P=0.011 9)。 结论 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够提升引产成功率,减轻引产导致的疼痛感,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足月妊娠;引产;水囊;缩宫素;静脉滴注
[中图分类号] R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b)-0060-03
足月妊娠具体指的是女性在妊娠达到37周后还没有临产,而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以不继续妊娠[1]。实践显示,引产是否可以成功和宫颈的成熟度存在直接相关性,如果孕妇引产时宮颈形态没有足够成熟,则会明显延长引产整个过程所需时间,还会增加剖宫产率,甚至会引发不良妊娠结局[2]。缩宫素是临床引产中促宫颈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药物,可以使孕妇的子宫收缩得以促进,不过这一药物在应用中会有明显不良反应,包括会使引产时间延长,且由于需要持续静脉滴注较长时间,产妇会有明显疲劳感,甚至可能引发胎儿窘迫[3-4]。所以临床逐渐开始寻找其他更安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方法。该研究以该院2016 年 6月— 2018 年2月中178 例足月妊娠需要引产的孕妇为对象,具体分析水囊配合缩宫素静脉滴注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 178 例足月妊娠需要引产的孕妇进行分析,按照孕妇接受引产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年龄范围20~42岁,年龄平均(30.28±8.36)岁,孕周在39+6~41+6周之间,平均孕周(40.21±0.33)周;对照组89例,年龄范围20~42岁,年龄平均(30.59±8.14)岁,孕周在39+6~41+6周之间,平均孕周(40.23±0.28)周。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20~40岁之间,孕周在39+6周以上,产前检查没有显示存在遗传疾病或者胎儿畸形,检查显示胎儿胎动以及胎心均正常,全部孕妇均对该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伴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或者哮喘,合并生殖道急性感染,存在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存在精神疾病,存在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先实施持续性心电监护以及胎心监护,通过超声检查判断胎儿先露为头位。对照组孕妇接受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在0.9%生理盐水共500 mL中溶入2.5 U缩宫素,合理控制静脉滴注速度,一直到孕妇出现稳定的宫缩强度、宫缩时间。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6 h之后,如果孕妇还没有出现规律性宫缩,暂时不再使用缩宫素。24 h之后进行宫颈成熟度Bishop 评分,按照评分结果对缩宫素的使用方案进行调节,如果持续3 d后还没有出现规律性宫缩,则不再继续使用缩宫素,换其他方式引产。如果孕妇在使用缩宫素后出现明显不适感,或者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停止继续使用缩宫素,合理选择其他方法进行引产。
观察组则选择水囊配合缩宫素静滴引产,引产进行前先对阴道进行消毒、铺巾,通过扩阴器将阴道扩张,宫颈暴露出来后再一次对宫颈、后穹窿进行消毒,检查保证水囊(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密封、完整后通过卵圆钳把水囊置入宫颈口中,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阴道壁,避免出现污染。然后选取150 mL生理盐水注入球囊中,询问保证孕妇没有明显不适感后,在大腿内侧固定好球囊末端。告知孕妇可以自由下床活动,但要对孕妇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防止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还要对孕妇宫缩以及胎儿胎心进行监测。等到宫口开大至3 cm,将水囊取出后实施人工破膜,并选择缩宫素静脉滴注,在0.9%生理盐水共500 mL中溶入2.5 U缩宫素实施静滴,如果水囊持续放置12 h还没有明显宫缩,将水囊取出,进行宫颈成熟度Bishop 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选择人工破膜以及宫缩素方式引产。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一次引产成功率;另外在引产前、引产6 h、引产12 h分别进行宫颈成熟度Bishop 评分,满分为13分,得分≤3分,人工破膜失败,应改用其它方法;4~6分的成功率为50%;7~9分的成功率为80%;>9分均成功。
在引产前、引产6 h、引产12 h分别评价两组孕妇疼痛程度,利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获取的全部结果实施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成功率及Bishop 评分
观察组一次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例(96.63%) vs 73例(82.02%),χ2=9.957 6,P=0.001 6),两组引产前Bishop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6、12 h Bishop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引产疼痛程度
引产前两组孕妇疼痛VA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6、12 h两组VAS评分逐渐升高,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分娩方式
观察组89例孕妇中阴道分娩的孕妇有76例,剖宫产孕妇有13例,阴道分娩率为85.39%,剖宫产率为4.61%;对照组89例孕妇中阴道分娩的孕妇有62例,剖宫产孕妇有27例,阴道分娩率为69.66%,剖宫产率为30.34%,两组孕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0 3,P=0.011 9)。
3 讨论
引产是妊娠终止的重要方法,在适当时候进行引产能够减少剖宫产,也能够减少不良分娩结局,特别针对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存在妊娠合并症、宫内环境不良的孕妇,引产是有效的处理方法[5]。但是临床发现,大部分孕妇在面临引产时宫颈成熟度处于不理想状态,所以必须应用其他方法来促宫颈成熟,以保证引产成功率[6]。但促宫颈成熟方法不能随意选择,必须依照孕妇本身的宫颈成熟度选择,并且要保证和宫颈自然成熟过程接近,以减少子宫剧烈收缩,减少引产期间子宫出血量,防止出现胎膜早破情况[7]。
虽然宫缩素在引产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引产效果,不过如果大剂量使用会导致不规律宫缩表现,还会增加剖宫产率[8]。缩宫素应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需要长时间滴注,孕妇无法自由行动,情绪会有明显波动,且容易导致孕妇有明显疲劳感,因此孕妇依从性会降低,使用效果减弱。水囊引产主要是通过物理扩张这一原理的应用使宫颈有更高的弹性,以此使宫颈成熟度得到提升。并且水囊刺激宫颈可以对子宫收缩形成刺激,促进合成、分娩内源性前列腺素,保证有更高的引产成功率[9]。且临床实践发现,水囊引产对宫颈不会形成明显刺激,与宫颈自然成熟过程更为接近[10]。水囊属于无菌硅胶球囊设备,能够对宫颈形成机械性扩张,刺激宫缩增加,使产程缩短,保证更高的引产成功率[11]。相较于缩宫素,水囊引产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过也有一些孕妇置入水囊后会有不适感,另外一些宫缩乏力孕妇接受水囊引产无法获得满意效果[12-13]。所以临床多联合应用水囊协同静滴缩宫素进行引产,以保证更高的引产质量。
该研究观察组接受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引产后一次成功率为96.63%,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引产成功率82.02%(χ2=9.957 6,P=0.001 6);观察组在引产6、12 h Bishop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5.39%,剖宫产率为4.6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69.66%,剖宫产率30.34%(χ2=6.320 3,P=0.011 9)。类似研究显示[14],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为 76.0%(38/50)(χ2=6.35,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56%(P<0.05)。该研究结果与之存在一致性,证实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引产效果。
综上所述,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能够提升引产成功率,减轻引产疼痛感,提升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见平. 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6):2430-2432.
[2] 罗芸. 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 新生儿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7, 23(28):62-64.
[3] 吴惠平, 田亦平, 卞桂萍,等. 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1):123.
[4] 施旖旎, 戴莉芳, 李艳凤.水囊联合缩宫素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临床运用价值[J]. 北京医学, 2017, 39(4):439-440.
[5] 陈慧姬. 水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6):175-176.
[6] 关秀莹,张源凤, 林惠珍.水囊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34):78-81.
[7] 梁雅倩. 超小水囊联合山莨菪碱缩宫素在足月引产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102-103.
[8] 宋立猛, 钟梅,包文颖,等.水囊联合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 10(11):921-922.
[9] 梁雅倩, 梁雅玲,李月红.超小水囊联合山莨菪碱和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3):93-94.
[10] 潘丽莉, 黄利川. 比较孕足月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及单用缩宫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4):122-123.
[11] 马秋萍. 足月妊娠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缩宫素引产的效果对照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9(22):163.
[12] 单筱丽.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9(15):79-80.
[13] 张爱莲.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9):28.
[14] 周玉蓉. 低位小水囊法与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法对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9(12):156-157.
(收稿日期: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