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修复方案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2018-02-24程菡
程菡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方案与常规直接修复方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收治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直接修复治疗,试验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牙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 牙列缺损;牙颌畸形;正畸;修复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牙列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能力,同时影响患者说话和外形。然而,在牙列缺损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牙列缺损与牙颌畸形同时发生会大大增加了口腔科治疗难度,常规修复很难恢复正常功能,易损坏且不美观。采取正確、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纠正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对于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十分关键。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牙列缺损;②牙槽骨丰满(无过度吸收),无其他异常。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及冠心病、糖尿病、传染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者;②既往有颌面部或口腔手术治疗史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60例。试验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6~45岁,平均(26.9±4.0)岁;缺损原因包括意外致缺损30例,龋齿致缺损23例,先天缺损7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6~45岁,平均(25.8±6.2)岁;缺损原因包括意外致缺损28例,龋齿致缺损24例,先天缺损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缺损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①正畸:常规检查口腔情况,研究牙模型,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综合分析x线片结果,熟悉患者压根、牙槽骨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型,根据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正畸方案,参照方案对畸形的牙齿进行调整和固定。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方丝弓进行固定矫正。正畸治疗6~18个月后,若牙列整齐、后牙咬颌、前牙覆颌等达到预期效果后,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行修复治疗。②修复:根据患者缺失牙的位置、数目、邻牙的牙体及牙周等情况选择最佳修复方案。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烤瓷冠固定修复,测定牙体缺隙大小及定位后,预备基牙,取印模,调整烤瓷冠外形,患者试戴调骀,口内黏结。随访至少18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咬合抬高、无咬合性接触、经常性食物填塞等)、牙恢复情况(牙齿排列、后牙咬颌、前牙覆颌覆盖)、恢复时间,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列缺损及牙颌畸形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在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颌、前牙覆颌覆盖等牙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所需恢复时间更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后期复诊及随访情况表明,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咬合抬高,2例经常性食物填塞,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咬合抬高,2例无咬合性接触,5例经常性食物填塞,不良反应发生率1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5)。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口腔健康以及牙齿美观等问题。牙列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恒牙牙列完整性,在影响美观的同时减弱患者咀嚼功能,并对患者日常进食、说话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牙列缺损患者通常伴有牙颌畸形,多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进一步影响患者口腔、牙齿美观。对于牙列缺损伴有牙颌畸形,常规直接修复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口腔外观的美学要求,且患者咀嚼功能很难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先正畸后修复的联合方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有较好的疗效。通过与常规直接修复进行比较发现,正畸联合修复方案在纠正牙齿排列、后牙咬颌、前牙覆颌等方面更优于直接修复法(P<0.05);同时患者在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案纠正牙列缺损、牙颌畸形更为有效,但正畸联合修复方案较单纯直接修复耗时更多,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本研究也是如此。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与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且正畸过程时间跨度较大有关,同时也与操作者熟练程度有直接联系。这就要求口腔科医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并提出创新举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