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2018-02-24王萌
王萌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结果:服药12周后24h SBP、24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24h SBPV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服药12周后24 hDBP、24 hDBPV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ASg24hDBPV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氢氯噻嗪;缬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血压变异性
临床上将血压的波动称血压变异性(SBPV)。研究发现其与高血压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BPV越大,靶器官损伤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BPV增大。有研究表明,保持血压平稳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目前CCB联合应用ARB(ACEI)已经被循证医学及权威指南证实并推荐。其中,氢氯噻嗪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可对高血压的治疗起到辅助性作用。本研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有效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现将相关研究内容及具体的研究结果做以下报告。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男女均为30例;平均年龄(52.14±2.15)岁;平均病程(2.61±0.29)年。B组男29例,女31例;16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7期平均年龄(52.43±2.64)岁;平均病程(2.27±0.4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A组用氨氯地平5 mg,d及缬沙坦80 mg/d。②B组给予缬沙坦8 mg/d,氢氯噻嗪25 mg/d。两组在服药前、服药后的12周应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动态的舒张压、收缩压进行详细的检测分析,6:00~22:00测1次/30 min,22:00~6:00测1次,h,记录以下参数:收缩压SBP及相应标准差SBPSD、舒张压DBP及相应标准差DBPSD。根据记录数据计算BPV,BPV=血压标准差÷平均血压所得的血压变化百分率。如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 SBPSD/24 hSBP。
統计学方法: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的收缩压变异性:治疗前两组的24h SBPV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后24 h S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24 h SBPV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见表1。
两组舒张压变异性比较:两组治疗前24 hDBP、24hDBPV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后24hDBP、24hDBP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24 h DBPV水平明显比B组低(P<0.05),见表2。
讨论
临床上将BPV称为血压变异系数,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患者个体血压的波动程度。BPV可将患者机体内迷走及交感神经对心血管动态平衡的调节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地反映出来。其中,血压升高并超过一定范围值时,将会损害机体的反射功能,并会降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从而造成BPV的增高。控制高血压患者的BPV水平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RB类、CCB类、ACEI类、β受体阻断剂及利尿剂等。有研究报道,ARB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BPV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和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有关。在临床用药中,氨氯地平又称为阿洛地平或苯甲酸氨氯地平,该药物的药效较好,属于CCB类药物,且药物中的分子链含有一定的碱性氨基,可与受体相互结合、解离,降压缓和,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当药物进入人体后,其谷峰比值能有效促使交感神经活性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通常药效达峰的时间为6~8 h,其生物利用度为64%左右;而口服氨氯地平后,大部分由肝脏进行代谢,且代谢物也无钙拮抗的作用,药物半衰期一般为36 h,清除率可达到7 mL(kg·min)左右;且进食也不会对该药物的药动学造成影响。而缬沙坦属于临床医学上较为常用的一种ARB类药物,具有疗效优且持久的特征,它可选择性作用于患者机体内AT1受体的亚型,并能阻断AT1受体与AngⅡ受体的结合(其中,该药物特异性拮抗的AT1受体所产生的作用显著大于AT2受体1,从而抑制血管的收缩,并产生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作用;同时,该药物还可抑制人体内的RAS等;此外,口服缬沙坦后,患者吸收较快,可在2 h内达到峰值,其血浆的浓度通常以双指数的方式逐渐降低,半衰期平均<1 h与6~7 h,且1次/d给药的药动力学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药物在体内也无残留。氢氯噻嗪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主要适用于肝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尿崩症、高血压等疾病。本研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有效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联合对患者血压的变异性造成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均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说明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方案可有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异性进行改善,而治疗方案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内皮功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异性,但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注意,对于CCB不耐受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更换为氢氯噻嗪进行治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