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爱心

石 宏

(兰州市城关区雁东路小学,甘肃 兰州)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且流动日益频繁,这就给城市的经济环境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当地学校接受同等教育成为形式所需。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这是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也是新挑战和新考验,学校必然要不断精研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为未来社会输送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流动人口子女常常存在下列心理问题:

1.流动人口子女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及家庭教育的条件相对较差

环境的因素,造成这部分人群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偏低,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过大。具体来说,流动人口子女受家庭物质条件薄弱、居住环境差的影响,有的甚至连预习课文、做作业的地方都很有限甚至没有,同时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所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子女回家到家长回家这段时间实际上处于“真空”阶段,容易疏忽对其管教。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无形中造成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发觉自己所努力的目标无法达到,容易出现情感淡漠、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2.社会问题是流动人口子女存在明显心理不健康的根由

尽管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流动人口仍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与当地社会的融入性存在距离。原本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就倾向于自卑、敏感,却又有极强的自尊心,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语言上的差异,也与本地学生存在交流沟通的难题,不信任他人,造成严重心理障碍。

3.学习环境不稳定性造成学习成绩和习惯明显差于本地学生

流动人口子女,意味着始终处于动荡的生活状态,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环境具有不稳定性,从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控力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故意不做作业的人大有人在,生活态度上任性随意,不愿接受纪律约束,诸多原因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本地学生,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二、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针对以上的现状,作为教育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多元合力,制定具体策略,引导激励,从而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获得正常的身心发展。

1.强化教育管理,使其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他们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尊重流动人口子女,在规范师生言行的同时,让流动人口子女切身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从而积极配合教育。有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为了保证正常入学,可以考虑对贫困家庭进行援助,通过设立“爱心助学基金会”,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当地政府与学校合力奉献爱心,让流动人口子女感受到温暖,就会化解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为社会稳定打好教育基础。教师要掌握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建立学生档案,进行跟踪式个案学情了解,从而整合相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构建爱心网络,关注流动学生的个性心理

由于流动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比较艰苦,长期疲劳务工的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容易导致自己的孩子性格孤僻、执拗、倔强。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拿出一份爱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能够稳定情绪安心上课。通过师生、生生或者是学校、家长、教师、生生等构建爱心网络,通过网络化爱心汇聚给流动人口子女,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通过各种“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有学习上的指导,也有行为上的纠正,多方帮助流动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从而树立自信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有的流动学生实际上比较内向、自卑,不敢大胆表达自己,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以写信方式投稿到校园的“知心姐姐”信箱,制定具有心理指导能力的教师为其疏导心理郁结,解决心理问题,并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疏导工作,从而减少流动人口学生的“问题孩子”产生几率,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材而异。教师要让此类学生能够接受同等的教育,不断强化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从树立自信心到锻炼心理的强度,以此对抗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困难,不断激励他们,给予他们真正的爱与关怀,量身定做教学任务或者是练习,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关注流动学生的行为规范,在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教育的幸福,也同时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参与和体验,对其身心的熏陶、启迪、净化和升华,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进行“华丽”转身,从而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获得正常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俊.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2018(16):19-22.

[2]黄小元,付艳芳.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策略研究[J].湖南教育(A 版),2017(11):55-56.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子女爱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