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2018-02-24王盈盈

新课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俗民俗民族

王盈盈

(浙江省温州市城南小学,浙江 温州)

一、备课环节吃透教学资源

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中华传统知识的课文约占70%,其思想内涵盈溢、道德营养丰富。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课《传统节日》、第4课《中国美食》;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第10课《风筝》;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24课《麦哨》;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第18课《将相和》;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第7课《藏戏》、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

其中的不同民俗也是别具特色。有体现待客习俗的,如《草原》描写的迎客方式把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粗犷奔放描绘得淋漓尽致;有体现道义习俗的,如《将相和》中廉颇“负荆请罪”的礼仪习俗描写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精忠报国、顾全大局、爱憎分明、淳厚正直的崇高风尚;有体现信仰习俗的,如《少年闰土》中平铺的叙述撩拨起我们无限的乡愁思绪;有体现节庆习俗的,如《难忘的泼水节》中泼水节的描写,《观潮》中钱塘江大潮的描写,《北京的春节》中熬腊八粥的描写;有体现建筑民俗的,如《各具特色的民居》《圆明园的毁灭》等。

作为小学教师,在上课之前有必要对教学资源中传统知识情节有清晰和全面的把握,非常有利于下步教学。

二、互动环节注重教学手法

没有情感、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法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只有上课老师自己先被这些知识点打动、感染,才能在教学中解读中华传统,从而间接影响学生去理解中华文化之美。随后才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

首先,教师要有传统文化领路人的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与要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没有一种对家对国的爱恋,是无法感受到中华传统内在之美的,更谈不上带孩子们去欣赏传统文化了。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做一些教学预设。哪里需要叙事,哪里需要明理,哪里还要进一步展开延伸阐述解读,都要用心设计,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堂的顺序,可以尝试按以下步骤进行预设:

1.导语引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只要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那就是成功的。如《难忘的泼水节》,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国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赏花节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傣族领略一下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这样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的印象,心中不免产生自豪感。

2.朗读讲解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古诗,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爱憎鲜明,影响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以及丰富的语言环境进行形象分析,将内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表演性的范读、比赛读、感情读,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备受教育和感染。

3.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开发传统文化内涵的途径之一,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

4.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动笔写写家乡的风俗,这也是一种渗透,如《春节民俗》是依托综合性学习蕴涵的“民俗文化”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浓郁的中华民俗文化情结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类综合性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受到民族人文情感的熏陶,激活了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学生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到许多特别鲜明的习作素材。

三、提升环节强调顺其自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应当是不经意的。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通过钻研教材寻找渗透点、通过课堂互动生成渗透点外,还要强调民俗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这也是传统文化教学提升环节中要特别强调的。

生成渗透点是传统文化教学提升的引子。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就不会太远了,达成民族精神培育目标的渗透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习俗民俗民族
冬季民俗节
我们的民族
民俗中的“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俗节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