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建议
2018-02-24周伟丽
周伟丽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广东 深圳)
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建模思维能力的培养
模型是对真实系统的抽象和简化,建模则是建立模型,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可直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启蒙阶段,刚开始接触化学时,五颜六色的试剂,多姿多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瞠目结舌,对这门新开的神秘绚丽的学科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当学完前两个单元后,第三单元分子、原子,第四单元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开始觉得上当受骗了,化学不再是刚接触时那样直观生动,看得见摸得着了,于是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成为一道分水岭,分子原子成为很多学生过不去的坎儿。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可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分子原子实物教学模型在课堂上收效甚微,Diamond是一款晶体学软件,可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它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空间各个角度观察分子、原子,还能让他们对化学绘图软件以及建立模型有兴趣。微观教学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参与性更广,每个学生都可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这款软件。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又可为高中阶段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时建立晶体模型奠定基础。
此外,在初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分类、总结,自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体系化、网络化,这同样也是一种思维的建模。
二、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贯穿着化学教学的始终,我们必须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把化学实验分为三类: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趣味家庭实验。
认真做好每一次演示实验,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相比于其他科目,化学最能抓住学生兴趣的优势就是实验,上演示实验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准备,事先试做,保证课堂演示的成功率;上课时,做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如剩下的试剂不能放回原瓶等,不严谨的科研态度不仅容易造成实验失败,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学生实验课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们对实验室、仪器和药品都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亲身感受化学的最好机会。学生实验课以前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基本掌握实验步骤、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巡视应及时,提醒学生规范安全操作,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另外,还可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课余时间录制实验教学视频,用于课堂教学时播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成就感。
化学教师应注重化学趣味家庭实验的开发,多留心哪些实验可由学生在家完成。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很多现象可用化学知识加以解释,例如化学实验可揭秘“大仙儿”骗局,如自燃香烛用的是白磷,驱鬼血手印用的是指示剂变色等非常简单的化学知识,操作起来也不难,可作为学生趣味实验。
三、适当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是非常优质的教育场所,博物馆资源丰富,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化学史、化学材料的更替、化学反应原理等诸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因此我们可适当将博物馆教育融入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历史实物相结合,既可增加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事半功倍。
例如可利用身边的博物馆资源,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是深圳市首个民办博物馆。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这其中蕴含着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和氧化还原等化学知识,通过对青瓷制作过程及发展历史的介绍,把学科知识与文物参观有机融合,把书本知识生动化、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寓教于乐,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育教学两不误。
初三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课业任务相对没那么繁重,知识容量也不是很大,作为初三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