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
2018-02-24陶涛
陶 涛
(重庆市綦江中学,重庆)
一、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现状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由问题引出探究讨论。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分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都不一样。所以如何做到更加科学的分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不一样,所以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差异性。目前高中生物探究性小组学习没有按照一定的差异性分配,学习成绩好的都集中在一个小组。这种自由选择不利于全班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的按照学号分组。这种分组也是不科学的。首先,它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学号一般就是一次考试排名,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按照考试成绩来分组的。这种分组不利于每个学生优势的发挥,成绩差的分在一组。没有一个学生出来指导大家学习,更没有凝聚力、向心力。这样的小组学习效率不高,还有可能会整体落后。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授课模式也需要发生改变。每个小组中没有选出一个小组长,导致整个小组缺乏凝聚力和学习的动力,一起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教师没有要求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就是目标不明确,也没有提出成绩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承担这个小组的什么义务。由于没有这些目标和义务,容易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迷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没有目的性也就没有学习动力。这样下去可能就是一起聊天了。有的基础知识点每个人都懂,所以没必要讨论。如果没必要讨论的也去讨论的话就是浪费时间。而有些知识点是需要发散思维的,如生物的细胞、植物光合作用等。因为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几个学生一起探讨、总结才能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对这样的知识点,探究性合作学习就非常有必要了。所以,什么知识点应该讨论学习,什么知识点是没有必要的,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讨论的“尺度”。因为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样的,本来就没有界限,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很多高中学生反映生物学不好,学习生物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只要从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生物就成了一门让学生感兴趣且容易学好的学科。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慢慢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主学习,第二个步骤才是问题导入。所以,自主学习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才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由于每个学生的常规思维是相对封闭的、狭隘的,短暂的,而探究性学习可以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单一的生物知识可以联想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哲学上讲,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这就说明了所有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相通的。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探究性学习能力是一点一滴培养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因为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就接近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想法。然而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预习,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再向老师提问。然后老师和学生通过探究的形式一起把问题解决,每个小组都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讨过程,所以,老师要引导小组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一个问题通常隐藏了几个知识点,由一个点引出一个面。在探究性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融入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争取对一个问题进行一层一层的解剖,把所有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这才是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老师要营造出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为重点、以得到结论为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互动探讨的过程,学生、老师都积极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方式,整个班集体透露出一种活跃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得出解题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探究归纳总结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这种探究归纳总结是师生互动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种教学互动,每个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整个班的学习成绩都会进步。这也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表现,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带来一个班集体的进步和每个人的进步。这就是学习方式创新的结果。它可以改变一个班的班风,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