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
2018-02-24赵凯
赵 凯
(广西南宁市华佳学校,广西 南宁)
化学是一门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教师的教学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之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相对增加,学生缺乏学习化学知识、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将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局限,利用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包括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具体而言,面对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机械识记的高中生,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体性放在首位。教师应该寻找教材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立足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情激趣、以情促知,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探究中来,他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思维更具活力,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可以以化学的眼光关照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和名人轶事结合起来,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化问题情境,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创设寓教于乐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进行“甲烷”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我们将鞭炮扔进下水道,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过年时小孩将鞭炮投入下水道,结果引起爆炸的视频。高中生对引起爆炸的物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甲烷这种有机物,在接下来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听课效率极佳。
二、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体性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采取死记硬背方法,这既不利于他们的记忆,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为了做到以生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师要变灌输为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更扎实地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而,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高中生的主体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乙醇”部分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记忆乙醇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简式,教师应该转变灌输式教学法,将教学模型分发给各组,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在动手尝试过程中,他们对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记忆也更为深刻。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
三、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被充分挖掘出来,实验教学被提到高度重视的地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讲实验的落后做法,善于以异彩纷呈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利用具有实效性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要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果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来,并且善于借助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借助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引发学生猜测、探究,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这对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针对那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减少化学污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演示出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完成虚拟实验,让那些原本极为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记忆、理解。例如,在“焰色反应”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上实验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仪器药品,分组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到了不同焰色火苗竞相翻滚的壮观景象,他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针对仅凭肉眼难以进行区分的都呈现明显黄色的K+盐、Na+盐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蓝色钴玻璃来辨别其中哪一种才是K+盐,他们的好奇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亟待创新。教师必须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变灌输为启发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启发式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以及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