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2-24田丰
田 丰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青海)
历史学科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历史学科却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历史课讲述漫长的历史,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古代到现代,历史都是枯燥的,而且历史学科对学生熟记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前对即将要上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呈现全方位的历史,从而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顺应新课标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而进行改革,各学科做出的相应改革在教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改革,以往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随之诞生。学案导学就是孕育在新课标改革中出现的。学案导学主要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中变得活跃,学案导学让老师的授课活动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意愿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学案导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浓烈,从而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学案导学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学习灵感以及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拥有比较成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与高中生相比,缺少了高中时期的成熟与冷静的思考能力。所以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对高中的学习起奠基作用,所以初中的自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恰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学案导学是一个课前提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案导学上可以对课堂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导学上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从而对导学上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学案导学设计内容丰富
初中历史对初中生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学科,而且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整本书文字叙述多,而且历史比较枯燥,内容单一,老师上课一般就是历史的时间走向,学生与老师之间在历史课堂上也会缺少互动,所以导致课堂出现一种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在课堂上却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讲到哪里,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所以学案导学就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让学生提前知道老师上课的思路以及上课时的大致走向,对课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不会对课堂感到陌生,从而提升对课堂的好感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案导学内容设计丰富,采用生动的导入课堂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老师可以以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开头,用历史故事带动学生的兴趣,把思绪拉回到课堂中,一个有趣的课堂开头会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生动有趣导入课堂内容
在导入课堂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结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一起导入课堂,老师再以一些情节辅助课堂导入,让历史故事仿佛就发生在学生眼前,比起长篇大论的文字来说,视频动画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与理解,而且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对历史事件展现,同时视频也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南昌起义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南昌起义的视频,让历史故事重现。
3.利用学案导学进行分组学习
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例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让学生讨论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当学生讨论好之后,可以在学案导学上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上的一些习题或者简单的思考,再小组派出代表讲解该小组最后讨论的成果。
4.利用学案导学进行知识拓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历史学科因为其学科的独特性,需要长篇的文字叙述,加上一个历史事件不单单只是一个事件,其中还会牵扯到很多的知识点,以及会牵扯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历史不是一个单一的科目,历史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知识点相互交错。所以可以利用学案导学,在学案导学里面补充一些书上没有但是在讲课时又会涉及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面,增加知识的广度。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学案导学不单单是被历史这一门学科所应用,学案导学也逐渐地被其他学科所应用,学案导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解读,还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学案导学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运用,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