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探讨
2018-02-24张丹阳
张丹阳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内蒙 包头)
传统高中化学课程以物质结构为基础,通过物质结构来完成整个化学课程框架的构建。但这种化学课程教学框架、教学内容的制订,忽视不同化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也忽视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与学习认知。因此通过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与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
1.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并不是各种化学知识的综合,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是对化学知识系统性理解的思维模式。高中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前,已经对化学中的元素、能量、物质、化学反应等,有了基本的观念与认识。因此高中教师在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物质能量守恒等方面,进行化学基本观念的讲授与解答。例如:在化学物质微粒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入“物质结构基础”这一化学模块,其中包括元素、核素、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共价键、化学键、离子键等内容。这些化学元素与内容的组织,能帮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化学微粒物质结构、微粒物质之间的关联性等。在高中《化学》2必修课程的“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模块,有对化学元素、核素及其化学性质的介绍。因此在化学新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中,着重对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化学学习中建立牢固的化学认知与观念,才能形成某种化学探究、化学概念掌握的方式,才能完成大量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融合。
2.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当前化学学科已经被应用于能源、材料、卫生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高中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学习,要与社会中的化学科学、化学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发挥化学学科真正的实用价值。通过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价值,能够帮助其理解化学科学、社会生产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实践意义。例如:高中《化学》2必修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模块,主要探讨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介绍了很多有机化合物,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手,使学生对化学课程、化学社会实践等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将化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面的化学学习方式,使化学课程教学摆脱“解释性”的理论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感,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化学新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知识、化学实践与实验等,是根据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起的化学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包含必修化学、选修化学两部分,必修化学、选修化学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性,但每个化学知识点又相对独立,而且各部分课程内容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模块,都存在有机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其中“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属于必修化学内容,“化学与生活”属于选修化学内容。但在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搭建中,可以将多个模块的有机化合物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形成具有关联性的知识体系框架。“有机化学基础”向学生讲解了糖类、氨基酸、蛋白质,使学生对以上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有基本的了解与认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则对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进行了深入的组织与性质分析,并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而“化学与生活”对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化学用途,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课程模块中具有联系化学内容的组织,来完成元素、核素、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共价键、化学键、离子键、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知识的整合,以及相应化学体系的构建。
化学新课程改革是对原有化学知识体系的突破,从而使化学知识学习呈现出新的目标与特征。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从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方面着手,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了整体性的认知,才能完成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化学新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要通过组织不同课程模块中具有联系的化学内容,实现不同化学内容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