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
2018-02-24徐丽丽
徐丽丽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吉林 长春)
核心素养是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事业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根本宗旨。从基本内涵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六个基本点,第一方面是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第二方面是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第三方面是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而数学核心素养是从数学知识技能出发,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素质养成教育。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如何做才能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到培养核心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对高中生来说,想要培养他们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首要条件就是要学好高中数学知识,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架构,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文化基础就是人能够获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之综合应用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养成、人生价值观念的统一,进而成为一名具有更高追求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师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联系学生的既有知识,保证学生从旧知识中得到新的理解、体会,从而促使学生文化基础的形成,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学阶段曾经学习的二次函数的内容,让学生首先进行探究“解决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形式?”“二次函数图象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点存在?”“怎样寻找这些特殊的点?”等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能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以学生的新知识形成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充分发挥,促使学生文化基础的培养与形成,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获得科学的学习理念、掌握健康生活的方式,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思维,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观念、合作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下,和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教室为具体实例,研究几个屋角、墙面、天花板、地板、墙缝之间的关系,借此实现学生对空间当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思维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保证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仅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趋势,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把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一个人具有更高水平的核心素养的完美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多种不同形式、多种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参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了空间几何体内容之后,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个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任务——给教学楼画像。该任务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教学楼的不同角度去观察,画出教学楼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种形式的作业摒弃了传统的学生进行背诵、计算的作业形式,而是让学生进行“美术”形式的作业,学生的兴趣更高了,积极参与的兴趣更广泛了,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养成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实现学生从素质型向素养型人才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