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2018-02-24冯晨
冯 晨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 南通)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通俗地说,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高中语文来说,更是如此,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认知、表达和审美等综合素质的学科,并且语文学习中的名人名作等都是美的产物,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审美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教导,教师还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等素养的培养和塑造。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一、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核心素质教育资源
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课本内只具有学科知识的特点,高中语文的规定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深入挖掘的美的产物,课本中的阅读文章大都是名人名作,还有文言文和诗歌等教学内容,既是教师用来教授语文学科理论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师进行核心素质培养和审美教育的大好机会。例如,在进行文言文《兰亭集序》教学时,教师不止要帮助学生弄懂每一个文言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言文进行深入的品读,对其所描述的场景进行品味,分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取的描写角度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时使用的表达方式,真正达到通过文章与作者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境界。只有注重这部分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教学课堂上创造核心素质教育机会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尽可能地缩短无效教学的时间,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部分影响教学效率的突出问题,例如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文章和检查背诵文章等,语文教师应该缩减这些类似的繁琐、冗余且实际意义不大的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机会进行想法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在品读完一篇文章或诗歌后肯定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且人人不同于别人,如果教师忽略这些学生的感悟,而直接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维,不但会让学生丧失表达的机会,更有可能逐渐消磨掉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分享交流的欲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自由地表达想法,才能帮助学生灵活、积极地学习和实现全面发展。
三、在教学课堂外拓展核心素质教育可能
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实现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审美提高的教学目的的,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课堂之外寻找一切可能帮助学生拓展核心素质和提高审美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整理一些经典的阅读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阅读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其次,除了书面的资料,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文学作品或文学家等的纪录片和视频资料等给学生,这些视听结合的学习资料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和理解到位。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参观文学大家的故居等,让学生对那些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较高的名人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能更容易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感情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最后,正如常言所说“美源自于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美的因素,这里不只指向具体的美的物体,也包括一些美好的事情和人类的情感等,例如教师可以就一社会热点新闻等和学生展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观念和审美情趣等。
语文核心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谆谆诱导的耐心和爱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建造更美的世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