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2018-02-24

新课程(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素养

李 杨

(陕西省西安市信德中学,陕西 西安)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传承的文明国度,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传统文化形成精粹,并永久流传了下来,古诗词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明珠。古诗词具有优美形象的语言,具有生动凝练的形象,具有丰富深远的底蕴,具有高远深厚的意境。经常阅读、朗诵古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文学修养,提升人的艺术气质,促使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与提升。传统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古诗词教学的功利性作用,过分重视学习古诗词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提升的作用,过分重视学习古诗词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高中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显著。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如何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呢?

一、重视朗读教学,发展审美素养

古代诗歌和其他的各种文体相同,都是作者情之所至之下,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感悟、理念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形成的作品。同时在我国古代,诗歌都是可以和乐曲进行配合,用演唱的方式进行演绎的,因此古诗词都具有极为明显的音乐美。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表现,而古诗词需要通过诵读来进行美的体验,也只有大声诵读、反复吟咏,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才能真正体会其美之所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范读、学生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多次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诗词主旨,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例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组织学生反复吟咏,感受开篇如同挟天风裹海雨一般扑面而来的两组排比长句,形成的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第五六句节奏由疾转缓,句式也变为七字齐言,直到“会须一饮三百杯”,都是高亢、嘹亮的语气,诗的旋律也要加快。在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吟咏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长句与短句之间的搭配,感受到急促与舒缓之间的转换,感受到音韵、节奏随着诗情变化的跌宕起伏,从而对古诗词的韵律美更加准确地把握,实现审美素养的发展。

二、重视联想想象,发展审美素养

高中古诗词中具有大量描写景色优美异常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激发,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感知和把握,并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构成一副秀美的图画,进而同古诗词联系起来,实现审美素养的高效提升。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过程中,教师就指导学生对“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诗句描写的景象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在自己的房子周围开辟出十余亩耕地,搭建起八九间茅草屋,屋后种上郁郁葱葱的榆树和柳树,屋前种满了桃树和李树,竞相争春。远处是依稀可见的邻村的屋舍,村子里正飘起袅袅的炊烟。几声犬吠从深巷中传出,桑树上还有雄鸡鸣啼。院子里一尘不染,屋子里安闲自在。有了这种场面,学生自然对作者那种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有了充分的感知,也在对作者所处的优美环境与安康闲适的幸福生活的体会中得到了审美素养的发展。

三、整体感知意境,发展审美素养

古诗词的意境是作者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层次体验,把自己的生活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之后形成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境界,是古诗词的精魂所在,也是我们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体会的重点内容。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几句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的居所的热爱之情,尽管条件十分简陋,但是其内心的喜爱确实是溢于言表的。其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表现出了作者生活的乡村环境的宁静恬淡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意境进行体会,实现对学生审美素养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从古诗词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情感、意境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素养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