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过程思维的培养
2018-02-24安建荣
安建荣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江苏 盐城)
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多而复杂,进入高中后有不少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机械记忆和背诵,对于物理知识发生过程是不清楚的,过多使用记忆和模仿的学习方式,自然使得学生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不够准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知识过程的角度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效率。
一、强调过程教学,不能单看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面对未知并逐渐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将其变成已知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经历一个教学过程,这是人类认知事物必然需要经过的重复的过程。在这个事实的背后,其实是在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验应该是人类知识的重复,所以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是接近前人对知识的搜索,形成认知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调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发生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教学专家都有类似的观点,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在自己关于教学原理的相关分析和思考中,特别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回顾人类思维的历史,对于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知识体系。什么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是那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目前的观念常常是让学生遵循教学规律然后做实验,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正常,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真实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概念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就产生了。因此要研究物理过程的规律,学生需要学习物理概念的构建将经历什么过程,哪些过程需要教师的帮助,从而使学生构建概念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二、有效学习取决于知识的过程
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在当前有效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可以发现有效的教学真的取决于知识的过程,可以肯定,什么样的知识过程,有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如果是机械式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机械式的训练并重复记忆;如果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过程,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一个有效的询问过程。
以“自我感知”教学为例。首要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丰富自我知识的过程。理论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物理学史上寻找相关材料;其次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材料。我看了有关物理学史的相关书籍,发现这种知识的描述并不是想象中的抽象,也有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估计同样无法理解,但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笔者又从学生的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感受这种知识,很多是“异常”现象,如果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这种异常,那么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吗?结合与他人的想法比较,我进行了一次尝试:首先,在课堂上介绍,我与学生“吹牛”:我用电池,而且只用一节就能够让你有触电的感觉,而学生显然不相信这个,一块电池是1.5V,怎么会有触电效应?然后笔者让学生来到前面,“假装”用两根电线连接电池的两极的,然后接到学生的手,在遇到学生的最后一根线时,我假装害怕学生被电到,甚至还故意装作自己被电到,其实是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结果,学生根本没有发现电力。在一阵笑声之后,我又开始做一个实验,那就是我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自感系数比较大的设备,然后拿到电池的两端,并分别从两端接两根电线,接到学生的手。学生在开关关闭时仍然感觉不到,但打开瞬间,学生有强烈的感觉。试验成功!
强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主动思考,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拓宽,获得知识,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思维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物理语言来描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会逐渐加深,对自我归纳的理解比简单的教学,或者简单的演示的教学模式的效果高出一倍。
三、思考物理知识的教学实践
我们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知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一些肤浅的理解:首先,必须强调知识的过程,在不知道过程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不能集中于知识本身。高中物理知识不同于其他知识。它需要积极思考,这意味着只有通过某些过程才能构建起来。其次,我认为学生其实更加喜欢通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知识,相信高中生是理性的,他们不仅欢迎在感兴趣的过程中发现的知识,更喜欢这个过程能带来有益的思考;此外,解析知识过程和考试重点考查知识点的掌握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过程分析主要发生在新的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可能会多一点,但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起到积极作用,节省在传统的教学中重复练习训练,相比之下,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重视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发生的过程,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实施教学,以更好地促进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