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路径
2018-02-24邵玲
邵 玲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倪集乡第二中学,山东 曹县)
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数学学科关注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科的起始阶段,尤其要关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但纵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多数教师并未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强,而自身主观能动性愈来愈差。因此,必须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加强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智力、启迪思维,促进其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分析
(一)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现况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恭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模式为主,还有部分数学教师急于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因而导致课堂提问环节缺失。因此,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乎并无机会发问,有些学生虽然有意愿提问,但由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科学、准确地利用语言反映所需提问的问题,导致课堂主动提问效果不佳。
(二)主动提问勇气缺乏
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不愿将内心的想法诉诸他人,遇到问题,也不希望与他人分享,加上自身自尊心强烈,因而不愿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发问。虽然还是青春期的普遍现象,但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勇气,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无益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对待提问态度失当
长期以来,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影响,多数学生均放低姿态,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令学生逐步养成了被动倾听的习惯,彰显对于教师的尊重。不仅如此,由于教师对于学生主动提问的不关注,导致学生认识不到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因而对待数学课堂主动提问态度失当,有些学生虽然存在疑问,也不愿主动提问,影响教师教学过程。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有效预习,培养喜问习惯
课前行之有效的预习,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因而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习惯的重要环节。利用课前的预习,学生对于知识点具有初步的理解,也便于寻求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课堂中及时提出,方便教师更具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教师可在每节课后半段,针对下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预习,如此便于其提升学习过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在“统计调查”这节课讲解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市场环境加以观察,结合教材知识点,展开小型的市场调查,如此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统计调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发问,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质疑精神的培养必不可缺,学生通过大胆质疑,会绞尽脑汁地释疑,并在怀疑中生发问题,深入探究,予以解决,通过如此,学生主动提问能力逐步养成。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科学的问题,使学生见疑,并主动提问、探究,实现释疑目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多组图片:蝴蝶、风筝、飞机等,鼓励学生观察并回答如下问题:(1)此类图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2)你能列举出具有此类特征的图形或实物吗?创设如此的问题情境,有助于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掌握轴对称图形,并提出质疑:“类似风车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称的?”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大胆质疑,主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习得新知。
(三)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发问
教学考评过程,不仅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潜存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当然,应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较大,因而存在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提出问题更具价值,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不够深入。此时,教师应结合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主动提问的态度予以肯定,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加以评价,将其良好的学习态度纳入综合考评成绩中,如此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了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一言以蔽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系统化思维方式与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善于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提问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