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发展

宋 琴

(兰州市第三中学,甘肃 兰州)

经过对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反思,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训练、整体上对音乐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情感等的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于所学知识的实现存在着误区。本文针对当前情况下如何借助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实现审美教育展开讨论,以期为日后教学做出启示。

一、运用情感教学的优势分析

1.能够进一步挖掘音乐中的人文情怀

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音乐中的人文情怀,每一段音乐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故事或情绪,这一故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随着歌曲的情感而发展。在音乐背后蕴藏的情感,有时是感人的、有时是深情的、也有时是哀伤的。在对音乐情感的挖掘中,可以充分调动出这些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作品发生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2.情感教学实现音乐审美教育

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把握,需要关注到音乐背后的内涵。如在《黄河大合唱》中蕴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烛光里的妈妈》一歌中蕴含着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浓厚的母爱。总之,每首音乐背后都能传递出一些内容,有些能够通过歌词去体验与挖掘,有时尽管听不懂歌词,也能从旋律中得到启发,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及完善。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悟,最终实现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完成音乐审美教育。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把握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着重实现对情感教育的运用及把握,更多关注对音乐内涵的挖掘与理解。在当前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所教授的歌曲的歌词及节奏等所表达出来的内涵。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对每首歌的歌词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对歌词中所传递出的情感、故事情节等进行提炼。如经典歌曲《梁祝》中,蕴含的就是我国传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唯美爱情故事;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背后可以生动地传递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森林中采摘蘑菇的故事,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发展实现。将这些故事提炼出来后,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些故事用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者是直接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成丰富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工作的突破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用音乐背后的故事去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推进整个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1]。

2.实现激励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而非单向传输的过程。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情感教学需要的不是单纯地将音乐情感输送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感悟,实现音乐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学生与音乐创作者的共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有统一的鉴赏标准,当一首歌曲恰好与一个人当天的心情相吻合,他就能真正感悟到作者想表达的音乐内涵。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在课下以及课堂中都能为学生创设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课中吸引学生大胆表达,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等,给学生以机会[2]。

3.进行恰当的课题延伸

情感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与创作者的共鸣,这些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一定的延伸,可以从音乐的背景着手,如在教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一课时,可以将蕴藏在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感、国家感等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在对当时的情景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突破发展,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之下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感。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对音乐创作者的背景进行介绍,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为学生介绍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的故事,能够启发学生更多关注到所学知识,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与创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3]。

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能主动关注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实现情感教学,能够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