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高中体育课堂优化高效的教法探讨

2018-02-24蔡惠雄谢春生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堂

蔡惠雄 谢春生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第二中学,福建 漳州)

21世纪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1]。同样,新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提出具体目标,该课程涵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它突出学生运动参与性。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许多一线教师进行不断实践、反思、探索,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群体活动、先学后教等被大家认可和借鉴的教学方法。立足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组也进行不懈探索和努力。我们认为:在新课标思想指引下,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出发,教学中加以实施引导,从多层面、多功能、多角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意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天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教学实践采用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目标,完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如何教?本课程最大特点是体育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所在,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形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培养终身的体育意识。教师要明确本课程目标所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强调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中不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与学的关系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①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交流、沟通、提看法、采纳意见来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②教学方式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关注个体差异与需求不同,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乐趣。如果学生不能完成课程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挫败,他们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不会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③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组织及教学评议等环节中体会体育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多参加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改革重复过多、竞技性强、不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改革过于规范、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如:学生按小组完成设计一节课的任务,选择较好的一篇,作为示范课,使学生也有自主管理课堂的机会和体验。同时让学生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谈体会和看法。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

2.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学期初,教师要合理设置学期及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具体做法有:①课前预习,体育教学可以像其他科目一样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告知学生,交代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本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学习领会,也可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里面相关的视频、图像、文字进行学习,并记下要点及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理论及直观上的认识。教师在课上提问、归纳,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进入就快,学习效果更明显。②“合作性学习”,不同的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体育能力也各不相同。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帮助、提高认识,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即通过有序、有利、自主地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主题,经过小组活动、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并通过组间评价达到学习掌握技术要领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教学,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指出重难点。学生按原先分组,5~6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领会,活动过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内讨论时间约20分钟后,教师再集中学生进行小组评议,谈谈学习体会,教师再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见解及学习收获给予积极评价。评议用时约4分钟,各小组再开始练习,进一步学习领会动作。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指导。③“以点带面”,通过精讲某个典型案例或题目使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法。[2]如:学生喜欢篮球的投篮活动,就可以利用投篮这个典型的技术动作的教学,精讲多练,丰富各种投篮技术的练习形式,并将运球、传球融入投篮的练习当中,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掌握篮球的技术动作。“以点带面”可以领会应用到学习的个体上,利用体育的特长生来带动各小组的活动,发挥示范、帮带、组织的作用。如:利用具有篮球特长的学生,可以指派他们到各个小组去,根据各小组的人员特点和学习内容,安排这些体育骨干到各小组去,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发挥特长,带动本组同学开展活动,并在技术层面给予本组同学指导。让他们得到及时的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学中,通过激励和引导,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先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如:篮球、足球、排球、踢毽子、武术、健身操等。通过某个单项的技能和兴趣培养,带动各系统机能和其他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自觉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基本结构为:基本掌握技术—技术完善—活动中活动乐趣—加深对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自觉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乐此不疲—学生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利用课上及课外的时间对学生选择的活动项目,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循序渐进组织其投入活动,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进活动技能提升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意识形成。以点带面,合理发挥项目优势和人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注重情景设置,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趣,才能使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选择过程中,应紧贴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倾向进行合理设计,努力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具体方法有:①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个体之间,男、女生之间均存在机能、技能方面差异,男生喜欢球类活动,对抗性强的项目;女生则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强度小的项目。在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设置应加以考虑,做到合理区分,契合实际,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收获成功的体验,适当降低技术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技术评价标准及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同学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同时,利用学生逐步形成的评价能力,开展相互评价,组间评价,提高学生对本教材认识,增强自主参与活动意识,活跃课堂气氛。③教学中,穿插开展趣味性和竞技性活动,活动形式和规则可以是教师设计,也可以采纳学生提议的活动形式。教师对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服一味教动作、学动作的弊端,增加开展接力比赛,三对三半场篮球赛,小场足球赛及其他以组为单位的竞技比赛,使课堂出现师生互动、气氛轻松、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氛围。④注重情景设置,构建轻松、怡悦的活动氛围,利用小红旗、标志盘、锥桶、海绵垫、音乐播放器等教学器材,合理运用,设置能激发学生活动欲望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要重视语言激励,选择时机,适时给予学生鼓励。不可出现大喊大叫、大声训斥学生,避免当众批评某个学生,贬低其完成动作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关心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出现轻松、快乐的氛围。

二、教学结果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又有各自的要求和作用。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基本信息,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选择,为教学方法设计提供依据,做到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完善教学关系。其次,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手段,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遵循“知、信、行”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从原来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自主意识。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教法,着重提高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的氛围。另外,体育课堂应注重构建快乐的活动氛围,包括活动场景设置,教师语言激励,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技能,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意识,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关系,丰富学生学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大多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更强。

三、教学分析及结论

高中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称为青年初期。青年初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无论从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正处于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阶段。青年初期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3]对高一新生调查了解,加强沟通,培养他们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势在必行。另外,高一年学生录取自不同初中校,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和教学条件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和兴趣倾向自然存在差异,要是保留原有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单一、拘束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理念不一致的。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