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关于课外阅读的心得分享
2018-02-24耿若璇
耿若璇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中学〈高二一班〉,山东 滨州)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学习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的方法策略,为自身的完善做出努力。
一、课外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对传统文学丧失兴趣。互联网的快餐文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加之其多种形式的呈现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其次,对刊物辨别能力差。学生时期还处在认识阶段,对价值的判断不足,使得无良书籍乘虚而入;再次,缺乏阅读方法论,现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属于囫囵吞枣阶段,读书不知其意,只求量的积累。最后,应用能力差。现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应用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阅读的无用与迷茫。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只有学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的方法策略,才能在课外阅读方面有质的改变[1]。
二、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的方法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发自内心想要读书。激发阅读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学生要爱上阅读,可以从周边开始,比如说可以对感兴趣的动画片、电视剧或电影等片段进行分析学习,激发求知欲,再进行书面的阅读理解。满足其阅读好奇心,往往可以帮助学生爱上阅读。而对于一些很难激起阅读兴趣的文学作品,如果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这时,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价值,介绍作品中有趣的或精彩的片段,对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等等。推荐余秋雨《文化苦旅》时,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地位、作者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引起轰动”的散文是怎样的作品,“文化”与“旅游”有什么关系。往往在这种点拨下,学生就会有“要去读一读”的想法。
(二)推荐阅读刊物
课外读物鱼龙混杂,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明辨优劣的能力,所以教师为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是很重要的。有了优秀作品的引导,学生才能原汁原味地去阅读,才能更快地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自信,更爱阅读。现在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很重要,也开始了自己对阅读课外作品优劣的判断。学生自己在选择读物时要秉承正确的价值取向去选择书籍,在不了解书籍内容的时候可以求助老师,不可盲目阅读。而同学之间遇到好的有价值的读物也可以互相推荐,让每一位学生涉猎更广,为其文学素养以及语文水平的提高助力。此外,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注评析导”,对于一些与时俱进的前沿性作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又不致于迷失[2]。
(三)课内带动课外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的补充,如果学习课内知识如鱼得水,在课外的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因此,立足课内,抓好课内知识,是教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例如,书中讲到《三国演义》的片段,就可以针对片段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原著当中寻找答案。当然,学生进行阅读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对新的课外读物的阅读。而学生要认真听讲课堂知识,整理阅读的方式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有探索精神,实在不理解的时候再去问老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汲取课外读物的精华。课内带动课外是学生课外阅读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四)指导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学会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即语文素养的形成与人格价值的完善。学生往往是阅读的初学者,阅读的兴趣点、方法论与习惯还未形成。读书经常是漫无目的、不加选择的。这时,教师必须根据作品的情况和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有重点地向学生讲述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作品中的疑难问题以及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和运用的方法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读书、善读书。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第一时间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搁置阅读。而学生自身也要注意积累阅读技巧,做到读有所察,察有所用。课外阅读中阅读方法的养成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博采,读书足以长才”,课外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养成更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作文能力的提高,决定着其人生价值的发展方向。所以学生要学会阅读,不仅要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更要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