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分析
2018-02-24周永祥
周永祥
(廉江市塘蓬中学,广东 湛江)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素质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落实的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学习信心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论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还是在今天的素质教育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都必须要有效落实。强健的体魄是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新课改内容的研究,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初中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要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跑步项目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200米或者500米的短跑,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800米或者1000米长跑,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1000米或者1500米的长跑。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强化[2]。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每个学生都能在努力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
二、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能力是当前社会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一直以来,合作都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式。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学生在今后是很难走得远的,也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合作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初中体育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相对于其他的文化理论课来说,体育学科在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或者其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合作意识[3]。初中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意识、品质和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当下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一生都会造成影响。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当下的人际交往现状,还能让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如鱼得水。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采取接力赛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每组学生进行跑步接力,用时最短的小组即为获胜小组。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相对于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其他学科,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上面,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对初中生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完成繁重学业的关键条件[4]。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涉及决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生从小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溺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承受能力较差,尤其是坚强意志品质的缺乏,在初中生群体中非常常见。还有很多的学生对教师以及家长过度依赖,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产生畏惧心理、退缩心理,甚至还有些学生产生弃学心理、厌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全身心投入,鼓励学生坚持,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分析之后再对运动项目的难度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一点点进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赋予初中体育教学的新目标。初中体育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目标,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等各项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