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追问,让高中历史课更厚重些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
2018-02-24邹小丽
邹小丽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 扬中)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焕发历史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历史课堂的厚重感,教师应优化问题的设计,适当地追问,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事先做好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活思维,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进行问题设计,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串联在问题之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开展讨论,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结构的时候,教师从《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出发提出问题:“《权利法案》是英国的宪法吗?”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肯定的,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阅读教材,教师提供相关材料,例如“《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案和条例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政权”;教材中还明确“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了国王的权力,使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以此为基础,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宪法之间的关系,再从宪法的法律性质、宪法判例、宪法惯例等方面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权利法案》并不是完整意义的英国宪法,而只是相当于宪法的法律,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宪法性文件,是之后英国立法体系中具有奠基性的文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立即判断学生观点的对与错,而是进一步追问问题,并追加材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论证自己的观点,探究问题的答案,享受思维的乐趣,收获思维的喜悦。
在讲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体内容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相比是历史的倒退吗?”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过程中曾经一度建立共和制,但是最终建立君主立宪制,一些人认为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区别和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认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是民主政体的形式,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其次,教师给出在英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的时候,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通过分析得出英国人具有国王情结,英国人民对国王和王室有一种心理的依恋;再次,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定背景;然后教师补充史料,使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历史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使政治稳定,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综合以上探究讨论,学生得出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适合当时英国国情的,符合英国的历史传统,迎合了英国民众的文化心理,推动英国政局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展开,使英国在19世纪中期领先世界,充分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是历史的倒退。在判断历史是进步还是倒退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和整体的思维观念,要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和发展的历史观念,要把历史史实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查,综合历史事件的背景与结果影响来分析,使得高中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历史文化知识的厚重。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优化课堂问题设计,精心设问,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引领学生从历史事实出发分析自我观点的正确与否,在多维度探究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养成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的追问,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积极思考,感受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魅力,寻找历史的真相,提升高中生的追寻、审视和思考的能力,使得历史教师能够借助课堂教学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味道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个人文化素养,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将历史考试成绩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重视不够,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历史教学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活学生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