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18-02-24郭艳花
郭艳花
(陕西省西安思源中学,陕西 西安)
情境教学法是各科教师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易被学生接受等特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多而杂,不便于学生记忆。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形象具体的历史情景,寓教于“情境”,将历史重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情感态度的体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历史课堂的兴趣,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虽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情境设计过多,资料太杂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在情境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没能领悟真谛,将情境设计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使得整节历史课都在进行不同的情境设计,教师不停地为学生讲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历史资料过多,会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无关教材的点上,学生在投入教师设计的这些情境时,根本无暇顾及对历史知识点的思考和反思,不利于学生对历史教材的学习。
(二)情境设计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历史是真实存在的,需要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上,是我们的前辈用血和泪总结出来的。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总有很多教师的情境设计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忽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国民大革命时,教师如果仅仅想通过一段影片来表现战场上的激烈场面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以形象地将战斗的场面表现出来,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对社会和历史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如果只是想通过几段战争片段是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本质的,这种情境设计方式过于浅显,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哗众取宠、浮于表面的。
(三)角色扮演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是情境设计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揣摩人物等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亲身体会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然而,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很容易出现学生由于对历史知识掌握不到位,出现冷场或者是不知所措的情况,而且由于历史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出现抢角色的情况也在所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反而会阻碍教学进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将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情境教学法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就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或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角色扮演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真实性原则
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是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性是对情境教学法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实的情境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一切合理的历史资源,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只有在产生真情实感之后才能真真正正地领悟到历史学科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秦朝历史的电视剧片段、历史文物的照片或是一段描述当时历史的文字记载,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三)问题性原则
“思源于疑”,在情境教学法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精心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把问题巧妙地融入情境当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当你在大街上看见外国人,背地里会叫他什么?然后再问,你知道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称呼是什么?这就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称呼上的变化反映出了什么?这种用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顺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期,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大势所趋,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也要认识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准确把握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实现高中历史学科的高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