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光环阴影里的人
2018-02-24骆珍珍
骆珍珍
(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广东 深圳)
七月,中考、高考的放榜,莘莘学子将赴更高级的学府深造。作为教师,翘首盼望学生的佳音,为之激动,以之为傲!当我们沉浸于喜悦之中,似乎忘记了还有人要面对失败的挫折。诚然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为所有学生保驾护航,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走向未来。也许,在大家口中称道的优生上,我们做到了!然而我们扪心自问,那些落榜者有多少是被标榜的所谓的后进生。你对教学中所谓的后进生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竭力帮助他们了吗?你会不会在赞许优生的同时,打压他们,打着所谓的教学诚信,一面享受教学的成果,一面惋惜?
关于后进生这个说法真的正确吗?虽然他们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有些落后,但并不是问题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常常谈到一个尴尬的情况,那些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后常来看望老师的,甚至许多功成名就的就是当年的后进生,我们暂且叫他们为躲在光环阴影里的人吧。我们细细回顾,下面的情况是否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正在经历?
在日常的教学中,孩子们学得好,考得好,我们沾沾自喜。毕竟,他们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当然,也会因为一些孩子上课不专心,作业不按时交,慵懒、散漫而生气。我们会警告他们,不准讲话,不准缺交作业,不懂要多问,诸如此类。他们或者会改变一时,不久又原形毕露。这时,我们会叹息,会抱怨。然后,还是希望改变,会联系家长,开始还是变了一些,不久又恢复原形了。此时,我们会和其他科任老师交流,然后一起痛心疾首,并为之贴上标签,他们的确是学不会、学不好的。于是,接受了他们不爱学习的现象。
当我们承认他们是后进生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对他们是放任或者放弃了。也许成功是属于某些人的,但是成长却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我们对孩子有做出正确的指导吗?显然是没有的。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
一、尊重每一个生命体,帮助每一个孩子
尊重每个生命体,尊重每个来到我们面前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选择不同的孩子,但是我们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当我们苛责或者抱怨孩子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大。单一的僵化的评价标准“读不懂”他们!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既然不要求一棵杨树长成柳树,不要求一棵松树长成柏树,为什么竟然会要求一个长于交际的学生一定要成为冥思苦想的哲学家,要求一个长于情绪体验和感情表达的写作者在化学考卷上答出一百分呢?”孩子会在内心意识中形成我就是坏孩子的标签,在自暴自弃的意念中消沉。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但是我们的做法难道不是在灭火吗?
二、因势利导,抓住有利时机,给予更多的关怀
教育是充满正义感和良知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去做的是,真心关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绝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尤其是那些学业不够优秀的孩子。因为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到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其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内心仍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位叫韦××的学生,他各科的成绩比较弱,自制能力比较差,就是大家眼中的后进生。他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总是喜欢作弄同学,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经常在课堂上大惊小怪地大呼大叫。大家都不喜欢他,甚至觉得有一些讨厌。我对这位孩子不讨厌,我知道他行为背后的目的。对于这位同学,我甚少责备他,甚至总是抓到他的闪光点对他进行表扬,并授予他一点“小官职”,帮忙清点作业。开始他总是缺交作业,登记缺交作业的名单总有他的名字。通过大概半个学期的接触和开导,韦××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成绩还是一般,但他开朗了,乐观了,懂事了。优秀者毕竟不多,更多的孩子也只能在学业优秀者的光环的阴影里,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尊重他们。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自信心
比如,学有困难者,不妨花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上脱节的知识;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的孩子,在教学上分层教育,挖掘他们的其他潜能,为他们创造舞台,建立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他才会成为手中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手段都像纸牌搭房一样定然倒塌。”教师应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渠道。赏识教育,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每个孩子都有被欣赏和肯定的欲望,尤其是长期被自卑困扰的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被肯定和赏识。教师应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夸奖。小小的举动,带给他们的是暖阳,融化坚冰;是光芒,驱走黑暗;甚至带给他们的是一生的改变。
教学,不仅仅是教和学,这份良知的事业,我们应毕生追求,竭尽全力,全心投入,想方设法,真真正正地为所有孩子保驾护航!这样才对得起“老师”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