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2-24程桂芝
程桂芝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河北)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
为了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教师可以创设与所学内容、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仔细钻研课本中的重难点和认真设计教学目标后,结合现实生活,利用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使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中,清楚地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并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开展“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就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首先,笔者对学生说:“你们说说学校里的旗杆有多高呀?知道怎么测量吗?”有的学生说:“我们不知道怎么算。”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生借助旗杆的投影来计算旗杆的高度。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定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感受到了勾股定理知识的美妙,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丰富的知识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激发兴趣法,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一)巧借实验,引发兴趣
“实验导入”就是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新的教育理念,设计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利用实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教师利用实验导入对新课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把握学习目标,灵活地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首先,笔者小心翼翼地剪下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然后,把剪下来的两个底角放到三角形顶角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三角形的底角的顶点要放在三角形顶角的位置,使两个底角、一个顶角的三个顶点相重合,使之拼成一个180度的平角,之后让学生判断两个底角与一个顶角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最终明白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教师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进行授课,这不仅有利于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还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要主动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先感到迷惑,而后激励他们去寻求答案。当学生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越来越倡导以下这种理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努力鼓励学生去张扬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例如,在讲授“负数”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并未按照教材引导学生去学习“零上”与“零下”、“提升”与“降了”等,而是问他们“5减去4等于多少”“4减去5又等于多少”。这些看似简单又有趣的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十分有意思。有的学生说:“4减去5不够减。”有的学生说:“5减去4等于1,这很简单呀。”我问道:“4减去5再补上多少就够减了呢?”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2”,并对学生说:“这表示‘欠2’。”教师以这样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对“负数”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分组讨论的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开展“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教学安排等综合因素把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然后,教师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平面内有大圆、小圆各一个,两个圆作相对运动,会产生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积极地交流起来,在第一组中,有的学生说:“两个圆可能会相撞。”在第三组中,有的学生说:“2个圆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远。”还有的学生说……听了他们的想法,笔者对学生说:“你们说得很不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利用激发兴趣法,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