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2018-02-24屈爽
屈 爽
(邻水县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四川 广安)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具有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结合笔者在平时听课过程中的分析与总结,以及对很多教学现象的分析与调查,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总结如下:
(一)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误区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很多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学习,并且对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与探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往往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很多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却走入了很多误区,他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且深受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响,致使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过分地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由学生去完成,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指示,往往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问题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很多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趣味性强、巧妙生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探究问题,从而逐渐具备语文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很多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误区,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所涉及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生涩,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十分不利。
(三)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教师没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致使他们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步入一定的误区。学生片面地认为初中语文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记忆背诵就可以学好,这种观念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效果往往不佳。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善对策
结合笔者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对策:
(一)教师应当发挥自己课堂引导者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入课程内容前应当向学生渗透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明白安徒生通过有趣的想象力与极具张力的人物塑造,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学生了解这一背景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思考《皇帝的新装》中到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与社会背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指示,学生积极地阐述自己的思考结果:本文主要塑造了一个昏庸、愚蠢的皇帝,并且讽刺了封建王朝的昏庸愚昧、虚伪谄媚等特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二)结合实际进行探究问题设计
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将生活中常见的趣味性话题引入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度与参与感。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设计: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闻一多先生怎样将做与说进行统一?等问题。并且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让学生养成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语文课程内容,还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并且及时地发现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与缺点,及时地改正,并且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语文的学习效果。
例如,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语文教师在自己课堂最后的十分钟内,引导学生对当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养成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让学生将这种学习方法用在课外拓展方面,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