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分析研究
2018-02-24马占军
马占军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学,吉林 长春)
语文作为能够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辛弃疾的诗歌了解什么是爱国情怀;可以通过《乡愁》了解什么是故乡情怀;可以通过《出师表》了解什么是舍身为国。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上语文,进而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今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会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能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古诗词的背诵,至于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其中的意义,他们并不在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1]。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一)教师应该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同,不仅学科数量有所增加,学科的难度也有所提升。所以对于刚刚走进初中课堂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的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出师表》时,可以事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呀?”此时由于该问题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会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鼓励对其有所了解的学生进行故事表述,并给予鼓励评价。当学生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你们清楚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吗?”此时由于之前问题的煽动,学生很容易被教师所带动,进而不自觉地进行回答。当学生的气氛被调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但应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故事重复时,无论其说的是否正确,教师都不应该打断其发言,而是应该在结束之后指出其中的错误,给学生一定的尊重[2]。
(二)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纪还较小,对许多事情都不会保持长久的耐心。因此倘若教师对其实施传统的教学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更换自身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时,倘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复述,学生很难理解书中的情境,不仅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感觉学习难度过大,进而产生放弃的心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及图片,甚至也可帮助学生下载同名歌曲。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使之对课文有个基础了解。随后教师可以播放音频引发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其对书中的情境进行幻想。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将书中的景色以直观的状态展示在学生面前。
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开展课外阅读
语文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单凭一本初中语文教材,是无法将语文的魅力描绘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立相关的读书角,并为学生选取一些适合阅读的素材。随后,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张贴一张表格,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并且通过教师的检测后,就能够在上面做一个标记。当期限到达时,标记最多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奖励。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由于教师的监督,学生也会认真地进行阅读与记忆,间接为自身的写作学习提供素材[3]。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及个人修养,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实现这种目标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保持先进的学习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大胆地表述自身的看法,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