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文本,让表达“臻于完美”

2018-02-24赵璐飞

新课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空白点珍珠鸟语言表达

赵璐飞

(浙江省余姚市城南小学)

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可以从文本的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准文章的语言特色,捕捉文本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领悟表达的奥秘,逐步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慈母情深》中有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文字语言表达很有特色,教学这段话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想想,这段话跟我们平时的说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发现了两点:一是主语(我的母亲)后置,二是“我的母亲”重复三次。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我们平常说话的顺序写呢?而要这样写?学生通过讨论,就体会出了这样描写就像电视里播放慢镜头,其作用是强化、突出了母亲连续的动作,更能体现出母亲工作条件的恶劣、工作的艰辛。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写法,学生会找到“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句话,两句话结合理解,就能更进一步体会到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主语后置,就是倒装句与排比共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善用文本,从文本中捕捉学习的借鉴点,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同时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读中仿写,读中学写,读中练写,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关注文本的选材方法

文本的材料决定文本的生命力,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小学阶段描写小动物的习作较多,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都千篇一律,有新意的文章很少。冯骥才的《珍珠鸟》对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珍珠鸟》8~13自然段描写了很多小珍珠鸟的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6件美好的事情:飞来飞去、喝茶、啄笔尖、啄手指、不舍得回去、熟睡肩头。“那作者为什么不按熟睡肩头、不舍得回去、啄手指、啄笔尖、喝茶、飞来飞去的顺序写?”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点拨就能体会到这样显现了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珍珠鸟每天陪伴着作者,肯定还会发生很多美好的事情,那作者为什么不写啄米饭吃、留下脚印、啄鼻子等活动?”学生带着问题朗读8~13段,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啄米饭吃跟喝茶差不多,啄鼻子与啄手指属于同类动作,师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写活动要有选择性,不要重复,介绍时要讲究顺序,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的眼球,能提升文章的价值。

三、关注文本的语用点

当前“善用文本”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共同点,而找文本的空白点进行训练不失为一种语言实践的好方式,有些文本会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点”,空白点不是作者不能表达的无奈或文本的完结,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特殊之笔。我们在教学时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空白点”,并借助“空白点”引导学生把作者略去的东西合理想象出来,参与教材的再创作。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中,第18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这一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推测和想象的空间:“海鸥假如与人类心灵相通,那它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假如人真有灵魂,那老人看到这幅场景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作为观众你有何感想?”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情。

有些文本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进行训练,如《匆匆》第三自然段的描写很有特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这样的事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有些文本我们可以抓住文本内容与情感的迸发点进行训练,如《鸟儿和树》,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学生情到深处,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历经千辛万苦,小鸟终于找到了树,可是已物是人非,鸟儿在唱歌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总之,文本中的语用点很多,需要教师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领学生去发现文本的“发生的形式”——独特的表达方式、得当的选材方法、巧妙的篇章结构,还要利用文本的语用点进行表达的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只有教师长期的“载歌载舞”,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日益“臻于完美”。

参考文献:

张玉琴.用好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语文教师,2009(6):25-26.

猜你喜欢

空白点珍珠鸟语言表达
珍珠鸟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说谎的珍珠鸟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珍珠鸟》文本解读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作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