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
2018-02-24曹洋
曹 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声与乐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可以说是线性的时间艺术。[1]语言是声乐的基础和根基,朗诵既是声乐的特殊表现形式,又是学习声乐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朗诵训练对声乐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敏姣认为,在声乐学习中,古典诗词朗诵、戏曲唱词朗诵、曲艺文词朗诵等语言训练会有效提高声乐学习效果。[2]娄佳认为,语言训练能帮助演唱者准确解读歌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内涵,并且可以使演唱者掌握准确的发音技巧和恰当的情感。[3]因此,在声乐学习中,通过有效地朗诵训练,可以让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声乐技巧,所以分析探讨朗诵训练对声乐学习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朗诵与声乐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
朗诵是纯粹的语言艺术,朗读者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声情并茂的真挚诵读,向听众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表达和基本形式。而声乐则以跌宕起伏的音调为基本表现形式,将完整的歌词通过曲调展现出来。朗诵在声乐中的表达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朗诵中语气及情感的变化,帮助演唱者体会作品的风格及情感,以曲调的方式将朗诵词的内容间接展现;二是朗诵与声乐在气息的运用上有相同之处。声乐所需要的朗诵并不是单纯的朗读和抑扬顿挫式的说话,而是通过声乐演唱的形式打开腔体,通过胸腔进行发音,并带上共鸣去进行朗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调节演唱者在声乐发声时的状态,并感受到发声时肌肉的收缩以及气息的变化。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逐渐把朗诵的内容谱成曲调,包括朗诵中的重音、轻音、节奏快慢等,以声乐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培养演唱者对歌词的理解,进而将歌词内容通过歌声正确表达。所以,朗诵是声乐的基础,充分运用介于说话和唱歌之间的朗诵法,调整气息的变化和演唱的状态,使演唱时尽量达到自然和谐、用腔自如的程度。[3]
声乐演唱是通过歌者嗓子和胸腔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嗓音在音乐及歌词的带动下,将内心丰富的情感加以表达,并将意念传递给他人。声乐艺术本身就是通过演唱者的呼吸、发声所运用到的身体器官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完成的。发声时气体从肺部呼出到喉咙,喉部的肌肉做出相应的运动带动声带发出振动,从而产生共鸣的现象,依托声音和情感直接将听众带入歌词所描绘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声乐艺术的滋养,获得身心上的享受。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声乐由歌词和旋律组合而成,因此,声乐演唱的好坏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声乐的演唱和表达上要求“字正腔圆”,演唱者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唱腔要圆润,曲调悠扬婉转,没有一丝杂质,而且要吐字清晰,让听众明白歌词内容。通过有效的朗诵训练,可以用声乐演唱方式将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通过悠扬的旋律演绎出来,达到“字里传情”的目的。
2 朗诵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
曲作家兰皮尔蒂曾说过:“演唱的嗓音是从说话演变过来的,说话和演唱在某种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4]朗诵和声乐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训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2.1 朗诵训练在声乐演唱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演唱时,气息的微弱变化都会潜在的影响声乐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完整演绎整首歌曲地基础及核心。良好的气息运用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也就是在演唱前进行深呼吸,但是对于初学声乐或是气息运用方法不准确的演唱者来说,会存在着气息太浅或漏气等问题,对演唱歌曲造成不利影响。笔者认为,许多演唱者在朗诵文章时很顺利,并没有出现气息不够用,或感到肌肉酸痛、嗓子太干等症状,即便是大声朗诵也不会感到口干舌燥,原因在于演唱者在朗诵时,没有强迫使用嗓音,所以在声乐演唱时也应如此。其实,在生活的不经意间,会流露出许多深呼吸的现象,而且都是以放松愉悦的姿态完成的,久而久之,演唱者应该将这种呼吸的方式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声乐演唱的效果就能有所突破。但是许多演唱者在朗诵和演唱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情绪,气息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演唱时的气息掌握和运用往往会比朗诵显得吃力,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和朗诵时,要将两者的气息融合在一起,保持肌体状态的相对一致性,并尝试用朗诵的感觉去演唱歌曲,并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在遇到高音演唱时,由于身体的对抗,所以在气息方面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发声和气息的掌握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在于日常要多加练习和不断体会声乐演唱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演唱者在气息方面做到“通、活、深”,为声乐演唱的进一步长进做铺垫。[5]
2.2 朗诵训练在放松声音中的作用
声乐演唱是一件让人振奋和欢乐的事情,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让人感到放松的,演唱本身是人体器官的一种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声乐演唱中,呼吸、发声等所运用到的器官功能相互协调合作时所产生的状态决定着歌曲情感的表达。正确的声乐演唱的发音方法通常是喉咙打开,抬起软腭,喉头处于较低的位置,各个器官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张弛有度。但是在日常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要将喉咙打开才能清楚地表述,喉咙的收缩也一样可以将语言表达清楚,因此,一些歌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也像正常说话时一样没有打开喉咙,从而影响了正确的发声和演唱。[6]通过朗诵的练习可以为歌唱养成开喉的歌唱状态,说话是朗诵的基础,但同时朗诵又是说话的一种升华,在朗诵的过程中要保证字正腔圆,就要把喉咙打开,把每个字音说的饱满、清晰。正因为朗诵的音调相对较低或是平稳,人们即便是打开喉咙、吐字清晰,也能在朗诵的过程中显得毫不费力,游刃有余,使得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所以,演唱者要将朗诵歌词的状态和方法充分的运用到歌曲演唱中,使声音变得自然且松弛有度,同时可以使各声区的歌唱状态能够紧密地衔接起来,能够正确运用各个腔体,产生共鸣的现象,让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畅快。
2.3 朗诵训练有利于声乐演唱的咬字
吐字清晰,找准平翘舌音不仅是朗诵训练的重点内容,同时更是声乐演唱技巧的重中之重。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中更注重的是“咬文嚼字”,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中,字音准确能够让听众了解到歌曲潜在的信息量,并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并能够使听众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美。另外,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因此,每个区域的歌唱语言往往会随着该地区的文化和韵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清晰准确地咬文嚼字,不仅对声乐的演唱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体现该民族的精神,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在声乐的发声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子音、母音和尾音,在演唱时,字头传出来的音要准,歌唱的长音要靠字腹来过渡,带给听众悠长深远的意境,字腹要唱得饱满,虽然要咬字,但不能咬得太死。字尾也要咬清楚,给人以有始有终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吐字不是指唱歌要有爆发力,而是指所唱的每一句话都要达到从容自如的状态,这需要日常练习的时候苦下功夫,认真对每个词、每句话进行斟酌。在发音准确后,再对歌曲的情感基调进行把握,并结合着旋律特点,反复演唱、反复练习,给听众展现最动人的歌声和最丰富的情感变化。[7]
3 结语
者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在声乐技巧的练习中,可以借鉴朗诵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演唱功底较好的声乐演员,朗诵训练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歌词内容,把握住歌曲的动情点,从而感染听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许多朗诵训练中的技巧和方法,但不能一味地将朗诵技巧强加在声乐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灵活地进行选择,并不断树立起正确的发音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和体验,将情感百分之百投入到声乐作品的表达中,对声乐演唱起到良性循环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