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影视城的文学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2018-02-24郭棉青
王 浪,郭棉青
(1.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景区早已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跟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当红影视作品以及富于个性化特征的文化深度体验逐渐成为旅游者消费的新时尚。实际上,文学与影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湘西》使沉默在湘西边境的凤凰古城名扬天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体验书中所描绘的美丽安逸、古朴神秘的边城生活;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的热播,使山西乔家大院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似水年华》捧红了乌镇,《碟中谍3》捧火了西塘,《大话西游》让银川镇北堡影视城家喻户晓。这些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其拍摄地点又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在文学作品知名度的影响和人文氛围的熏陶下,旅游景区充满了文化气息,为游客休闲旅游营造了更丰富的精神体验。这种对文学资源的个性化利用,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文学旅游开发模式逐渐成为时代的新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游客5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 661亿元,增长15.9%。入境游客13 948万人次,增长0.8%。其中,外国人2917万人次,增长3.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 032万人次,与上年持平[2]。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对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旺盛,文化旅游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文学作品作为精神的产物,其文化内涵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符合文化创新传承与旅游业各界融合发展的趋势。
1 国内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文学旅游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进入旅游研究的视野。根据王洋的《文学旅游研究综述》中整理的文学旅游开发的观点,兆康、刘德艳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指出文学旅游的开发必须以文学作品为依托才能提升文学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喻学才则从景区设计的角度提出文学名著模拟景观制作中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性,而重在营造文学氛围。万津津强调开发文学旅游资源应重视保护真实性。贾鸿雁、王金池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3]。此外,袁方对陕西文学旅游资源,尤其是陕西民间文学的旅游价值以及如何开发、利用进行了探析[4]。吴玉西则探讨文学作品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认为文学作品对旅游资源和游览者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有全方位的提升[5]。张畅论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开发策略,认为文学旅游资源表现为文学家故居地、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文学主题公园等多种形式,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遵从市场导向,加强营销力度[6]。洪芳以秦皇岛为例,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如何加强文学旅游过程中传播的有效性[7]。安宁等人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凤凰古城如何通过文学和旅游的影响实现其空间重构[8]。潘晓慧以陕西省为例论述了文学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措施,指出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旅游价值,应用一定手段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再创造,并将文学作品与景观进行完美结合,将会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9]。贾凡以白鹿原影视城为例,对文学旅游地空间意象分析及营造进行研究,认为文学旅游地建设不应仅仅是简单堆砌相应文化的物质要素,更需要从空间构成角度出发进行有机联系,从而实现文化空间的整体营造[10]。
从知网检索结果来看,目前对于文学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文章还较少,文学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数文献是对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措施进行论述,且众多文献中文学作品的旅游开发措施大多只停留于浅显层面和单一方式的开发,并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和创意融合的思维来创造出独特的文学旅游产品。知网搜索结果显示,对于《白鹿原》文学旅游开发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只有《西安白鹿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学旅游地空间意象分析及营造研究——以白鹿原影视城为例》两篇硕士论文,并且这两篇论文也不是从文学作品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的,这也说明文学旅游的研究还并不完善,如何推动文学旅游的深度融合还属于一片有待开掘的蓝海。
2 白鹿原影视城开发现状
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前卫镇,是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小说《白鹿原》和同名电影为文化载体创建的陕西省首座集影视拍摄、精彩演艺、文化创意、美食民俗、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城主题乐园。从地理位置来看,白鹿原影视城距离蓝田县城16 km,距离西安40 km,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该地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深深浸透关中文化的典型区域,也是西安—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南部秦岭生态旅游带的交汇区域。从文化背景来看,白鹿原地区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关中农村文化,是完整的中国农耕文化聚落,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影视城借助文化创意展示关中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宗法文化和居住、饮食、曲艺等民俗。目前,影视城已开发出景区入口、生态景观区、栈道水景、扶梯通道、白鹿村、滋水县城、麦塬儿童区、儿童游乐区、轮胎公园等九大功能板块,推出《二虎守长安》《黑娃演义》《关中大地震》等十多台演艺节目,成为《百鸟朝凤》《毛泽东》《白鹿原》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场景之一,同时选用关中周边的“武关、萧关、大散关、金锁关、潼关”五个关口合围,形成“身在白鹿,远望天下”的绮丽雄浑景观[11]。
2018年春节期间,景区打造出了各种各样“关中味”十足的新年活动,共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综合旅游收入每日均超100万元,同比增长33%,景区演艺项目总收入是2017年的2.5倍。其中,《二虎守长安》每天演出4场,6天共演出23场(2月20日因天气原因停演一场),有数场在开演前10多分钟已座无虚席,创收百余万元,较2017年春节翻了一番。《关中大地震》每天演出30余场,《乡约立威》由平日每天演出3场增至4~5场,节日期间平均上座率均达70%以上。体验滑道项目的游客队伍未曾间断,单日最高收入达4.2万元,远超单日收入饱和值。园区联票销售收入稳步增长,节日期间共售出联票1 700余张,收入20余万元[12]。这些数据说明了白鹿原影视城自运营以来呈良好态势发展,景区的收入充分显示了文学旅游开发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3 白鹿原影视城的文学旅游开发模式
白鹿原影视城从规划设计之初就一直在探讨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景区知名度,如何通过旅游延长文化产业链的旅游开发模式。如今它已经形成了如下特色鲜明的文学影视旅游开发模式。
3.1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白鹿原影视城一直在探索“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的开发模式。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白鹿原影视城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关中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地区形象等方面的作用[13]。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旅游的产业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让更多文化资源发挥作用;二是通过旅游传播《白鹿原》文化,通过游客的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地方文化。
为了进一步凸显文化内涵,白鹿原影视城聚集了众多关中民俗文化元素,从陈忠实老宅到入口主雕塑、作品故事主题浮雕、广场作家圆雕,从古关中迎亲做寿、衙门判案、乡约立威到地保征粮、举人打擂等都在白鹿原影视城一一为游客呈现,为景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不仅推动了陕西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为弘扬陕西关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4]。
3.2 影视与旅游相结合
文旅互动的本质是文化和创意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渗透、辐射和延伸,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以实现资源、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5]。影视加旅游带来的产业延伸和创意体验是以影视为表,以产业为里,以文化为魂,依托当地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深重的历史文化,将旅游观光和影视拍摄、文化传播、休闲娱乐、购物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典范[16]。
景区的“白鹿村”是在拍摄电影《白鹿原》时所建造的,而后成了众多电影的取景地点。例如,电影《百鸟朝凤》、电视剧《毛泽东》《兵出潼关》《老腔》等十余部影视作品也在此拍摄取景,游客在这里可以实地感受曾经在银屏上见过的拍摄场景。为了满足游客体验电影拍摄过程的需求,白鹿原影视城选取《白鹿原》中精彩的片段还原影视拍摄过程的真实场景,打造出了《征粮》这一拍摄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电影现场的拍摄过程。通过影视拍摄与旅游相结合,游客不仅可以与某个影视明星不期而遇,也可以自己参演其中,满足自己的电影梦。最终形成以影视文化为龙头,聚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对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和全面带动景区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3 演艺与旅游相结合
演艺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是各景区通过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丰富景区旅游产品类型、打造景区品牌效益以及提高景区收益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充分打造夜色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有效方式,俨然已经成为目前一流景区的必备产品。
开园至今,白鹿原影视城陆续推出了十多台主题鲜明的演艺项目。其中《二虎守长安》实景演出,为游客营造了逼真的战争场景,满足了游客对于旅游的深度体验,强烈的体验感带游客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那段西安建城历史上最惨烈的守城之战,零距离感受战争所带来的震撼场面。除此之外,影视城还有《勺勺客之御厨传奇》《华阴老腔》《白灵》《乡约立威》《关中大地震》《儿童趣味演出》《关中民俗演出》等十多台演出,演艺与旅游的结合俨然已成为白鹿原影视城的一大特色。
3.4 休闲与旅游相结合
当前,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已经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休闲旅游过渡,游客旅游偏好的转变造就了休闲旅游,人们希望在轻松、愉快、舒适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达到修身养性、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目的[17]。白鹿原影视城依托文学巨著《白鹿原》,将陕西的文化记忆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打造了富有陕西特色的文化主题乐园,其休闲加旅游的特点格外突出 。在白鹿原影视城中,有为小朋友打造的趣味项目,如轮胎公园、小猪赛跑等;也有为年轻人体验打造的实景演出,如《黑娃演义》《征粮》,既可以在景区博物馆了解农耕文化,又可以在观看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体验快乐,还可以观看民俗巡演了解民俗文化等;还有为老年人休闲推出的关中民俗文化演出,如《关中民俗》《华阴老腔》等;文学艺术家可以欣赏建筑和雕塑景观,在艺术创作品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游客都可以在影视城找到自己的趣味,都可以在休闲游玩中得到快乐。
4 白鹿原影视城文学旅游开发成功的启示
白鹿原影视城是借助文学作品《白鹿原》成功开发的典范,它的成功运营体现了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综合效益。白鹿原影视城作为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其开发策略存在着过人之处,值得借鉴和学习。
4.1 文学空间意象核与游客需求相结合
白鹿原影视城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影视城共设置27个文学空间意象点。其中“宗族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祠堂、白嘉轩家、鹿子霖家、白鹿塔、冷先生家和田小娥窑洞6个文学空间意象点;“农耕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麦田和牌坊2个文学空间意象点;“儒家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白鹿书院等文学空间意象点;“近代革命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县府、三官庙、学校、皮货作坊、白鹿仓、戏台、教堂、田福贤家、乡公所和观影广场10个文学空间意象点;“传统建筑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文昌阁、潼关、白云寺、衙署4个文学空间意象点;“曲艺文化”文学空间意象核主要有庆春堂、戏楼、关中大席和关中大地震4个文学空间意象点[10]。这些空间意象点就可以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整体性的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文学原著所描述的场景。
4.2 旅游产品开发与文创产业相结合
白鹿原影视城游客体验馆依托白鹿原影视城的优势资源,适时推出当下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学+影视+演艺+休闲+旅游”多重融合的体验式服务项目,在白鹿原影视城为游客制作影视情景剧、私人定制剧、剧场版MTV、古典婚礼、广告片、微电影、影视体验DIY,为游客拍摄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随团纪录片以及寿诞摄制纪实片,同时可为游客拍摄平面写真、COSPLAY等专业平面服务内容。此外,白鹿原影视城还开发出了一些纪念品,如:白鹿原胸针、白鹿原各种帽子、手机挂件、卡通纪念品等,这些纪念品上面都有白鹿原的文化标识,由此呈现出以《白鹿原》为核心版权的衍生品开发。
4.3 空间场景复原与影视拍摄相结合
白鹿原影视城紧紧围绕《白鹿原》这部文学作品将小说中描述的主要场景和建筑复原,如小说中的滋水县城和白鹿村,包括祠堂、城隍庙、白云寺、教堂、衙署等建筑,通过这些实体景观的复原,为影视拍摄提供了良好的拍摄场景。《白鹿原》《毛泽东》《百鸟朝凤》《老腔》《兵出潼关》等影视剧都借用过这些空间场景,这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故事内涵,更促进了景区的宣传。
4.4 文学审美体验与实景演出相结合
近年来,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和舞台剧的现象增多,并且这一做法受到了大众的好评。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效果,白鹿原影视城开创了十多台儿童趣味演出和传统关中民俗文化演出节目。这些演出不仅具有娱乐效果,还充满了文化和美的气息,为游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关中民俗风情。具有很强的体验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是动态演出的最大优势,而演出中还会随机邀请现场观众参演、互动,游客在文学作品中初步形成的审美体验在实景演出中进一步强化,有利于他们在真实的文化氛围中增强文学审美体验,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4.5 民俗文化体验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白鹿原影视城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增强游客体验。最为浩大的要数春节举办的民俗文化节,2017年春节为白鹿原开业以来的首个春节,景区策划了一场集娱乐与文化传播与一体的联欢活动,让游客在吃、喝、玩、赏中感受关中民俗文化。白鹿原影视城2018年春节继续举办了第二届关中民俗文化节,比2017年的春节活动种类更加丰富。新年的15天每天都安排不一样的活动供游客游玩,有韩城行鼓、秧歌、高跷、信子、关中锣鼓、折子戏、社火巡游、大胃王表演、网红直播、大型体验互动游戏转九曲等等,通过这些民俗活动,使游客在节庆活动中体验关中民俗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4.6 传统特色美食与文学人物相结合
田小娥、黑娃、白嘉轩、鹿三、冷先生等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白鹿原影视城中,有田小娥粉汤羊血、黑娃豆腐坊、嘉轩烤吧、鹿三油糕等美食作坊,这些美食作坊不仅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小说的场景,品味的不仅是传统美食,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5 总结
文学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文学旅游开发有利于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白鹿原影视城的成功运营和发展进一步证实了文学作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蕴藏着巨大的生机,其文学旅游开发模式和运营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充分利用宝贵的文学资源服务于当代社会和人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融入文化作为灵魂,才能释放出更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