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新乡贤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2-24王小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乡贤价值观核心

王 晖,王小艳

(咸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再次提出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1]乡贤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赋予新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无论从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最终形成的著述举不胜举。而关于乡贤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面的研究也观点纷呈。杨军认为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当代乡贤文化的指导思想。[2]张丽巍认为要发挥乡贤文化作用,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姜官颖等则立足于网络时代,对乡贤文化在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了阐述。[4]魏澄荣对福建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研究。[5]乡贤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探讨“乡贤回乡”,研究乡贤文化以一种文化样态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引领导向、群体效仿、内化自律等作用,无论对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弘扬新乡贤文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贤、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的内涵

“乡贤”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传统社会中,乡贤在宗族自治、风习教化、伦理维系以及乡土认同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也是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更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深受乡人推崇敬重。随着社会的前行,乡贤的社会角色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悄然发生变化,“新乡贤”逐渐取代传统乡贤成为乡村的一个新的群体。“新乡贤”除了有德行、有才华、有声望、受人推崇敬重的旧有特征之外,更多被界定为能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有所奉献的人。例如: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乡村教师等,都是新时期“新乡贤”的代表。“新乡贤”当中许多人都曾是跳出农门,打拼奋斗、业有所成,而后衣锦还乡,回报桑梓。作为一个向新性的群体,“新乡贤”一方面在城市中努力传承“尚贤敬德,奋进向上,造福桑梓”的人格品德,另一方面又把来自城市的新消息、新观念输送回乡村,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都市现代文化的交流融合。扮演乡贤文化传承者和传播人的“新乡贤”群体,既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又是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首要践行者,他们将在有效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先天优势,成为中坚力量。

由于“新乡贤”逐渐取代传统乡贤成为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因此代表乡村传统文化的乡贤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6]新乡贤文化的释义除了借助传统乡贤文化在乡村建设、民生改善、造福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精神教化与道德引领的作用。

2 新乡贤的角色定位及时代价值

2.1 新乡贤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挖掘地方新乡贤文化资源,发挥新乡贤的榜样力量,激励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不断弘扬和推进农村社会道德风尚等,将新乡贤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资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2.1.1 乡风文明的引领者、倡导者

新乡贤因其亲善性表现出道德操守、思想品质、爱国爱乡的人本主义精神,这使得他们必须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私性,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整体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之中,放在一定的伦理政治关系中,以乡情为纽带,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乡贤文化推陈出新,重新架构乡土社会的文化依托,培育新时代农民,涵育新时代乡风。新乡贤作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乡土意识的好人、善人,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1.2 乡村兴盛的引导者、推动者

作为地域性代表的新时代乡贤,一般是具有公益性精神内核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或者文化名人,他们心系乡土,热心公益,是乡村发展的助力人。乡村发展需要拥有经济实力和智力资本的新乡贤倾力相助,他们能够紧跟市场经济步伐,不但为乡村注入现代要素,为小农户架设与大市场沟通联系的桥梁,更能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同时,新乡贤的加入也能为提升农民的协同意识和协作组织能力增添积极因素,更能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使基层治理体系更为充实。

2.2 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

新乡贤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在新时期,新乡贤的嘉言懿行能够借助传统的模式,引导培育文明的乡风,对于乡村乡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垂范作用。同时,也能够不断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植根于乡村中,并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2.2.1 价值引领,涵育乡风

新乡贤文化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乡贤文化的继承和转化,又有对新时代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它既蕴含着传统乡贤文化的价值精华,又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亦是对旧式乡贤品格升华的集中体现,也在乡村社会层面上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契合,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的力量。新乡贤文化对诸如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义利观、忠孝观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同时契合时代脉搏,适应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不仅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而且更贴近乡民、贴近基层,满足其对价值观、伦理观的要求。其在传播过程中注重摒弃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封建思想,倡导民主法治理念,注重平等竞争意识,营造开放创新氛围,推崇健康生活方式,并将现代公益、绿色生态等理念融入到新乡贤文化中,帮助农民辨别邪教、扫除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假丑恶,充分发挥新乡贤崇古尚今、开拓创新的表率作用,给乡村发展带来活力,继而引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

2.2.2 热心公益,造福桑梓

乡贤文化因时代变迁被赋予更多新意,乡贤的主体构成也变为乡村干部、文人学者、发明家、退休官员、企业家、科学家、海外华人华侨等群体,涵盖了更广的范围,我们称之为“新乡贤”。“新乡贤”眼界开阔,社会资源丰富,利用自身才学对乡民言传身教,为乡村争取优势资源,以才思、技术、资本实力回报乡村,造福乡里。传统乡贤热心公益,以慈善为目的,救助孤寡贫弱,而新乡贤在兴办公益事业的时候,除了延续传统做法,更致力于塑造文明乡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返教师开办农家书院,为留守群体置一处精神家园;归国侨胞不遗余力改善家乡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建校舍、铺设道路、兴修水利;离退休干部告老还乡,发挥余热,为搭建乡村宜居环境牵线搭桥;大学生放弃高职高薪,返乡创业、燃烧青春,诸如此类造福乡里的事例举不胜举。作为乡村和谐发展、稳定的主导力量,新乡贤的善行义举既加快了乡村脱贫致富的速度,有效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对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乡风的形成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建构。

2.2.3 乡村治理,利国利民

在优化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新乡贤群体突破传统乡贤的原有角色定位,以基层民主协商的形式为村“两委”班子出谋划并发挥其协助联络、信息沟通等作用。新乡贤以传达民间诉求、促进政令有效实施的“中间人”身份,使得上通下达的双向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利用传统乡贤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意识,新乡贤借助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参与制定或修改乡规民约,并结合乡规民约整合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健全村民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村民民主管理制度,敦厚民风民俗,宣讲法律法规政策,重建乡村秩序,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新乡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通过实现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有机融合,化解当下“三农”问题,体现“诚信”“敬业”“友善”“爱国”的美德,并积极寻求构建现代乡村治理的模式。

3 新乡贤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的路径分析

积极培育优秀的新乡贤文化,提高乡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避免其流于形式、荒腔走板是我们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3.1 弘扬新乡贤文化,涵育乡风文明

在新时期弘扬新乡贤文化,应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阐释,融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乡贤文化相结合,并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群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可以通过采取诸如成立研究会、编史立传、建立纪念馆、文艺创作、主题教育、专题展会多种形式发挥新乡贤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导向作用,而在继续保持传统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传播手段。例如,抓住村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大、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现实,以互联网媒体营造强势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舆论制高点。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应将弘扬传统美德与树立时代楷模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弘扬当代乡贤精神相结合,将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将多种类型的先进典型树立与弘扬相结合,将树立个体楷模与群体楷模相结合,将表彰宣传楷模与完善楷模正当权益保障制度相结合。”[7]积极运用新乡贤文化涵养道德精神,塑造新乡风、新风尚,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深化理论研究等方式,努力使新乡贤文化渗透融入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3.2 加强新乡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作用

当下,应营造重视弘扬乡贤文化的氛围,吸引乡贤省亲、人才回乡,凝聚在外创业的各方人士,使他们能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技术回援、文化反哺,报效桑梓。要大力选树成于乡土、献于乡土的当代新乡贤典型,发挥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可亲、可敬、可学的新乡贤,尤其要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企业家、道德模范、农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民工等群体的引领作用,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的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自我价值。在多元时代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贤文化的主要载体,更应该自觉学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甚至采取将现身说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认同,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和思想差异上达成价值共识,增强培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久性。

3.3 建立健全新乡贤制度

目前,乡村中乡贤流失严重,仅有留守儿童和老人,大部分乡村被“荒芜化”和“空心化”,更不用说自治制度对于乡村治理作用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新乡贤制度,形成制度性的法令条文,保障乡贤权利、明确乡贤责任义务,提高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决策咨询功能,才能达到通过乡贤的支持和反哺,实现人才回乡,文化传承,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目的。“制度的完善才是培育协同治理结构的关键所在,诸如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自主成立议事监督组织等。”[8]“弘扬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必须重塑人本亲善的乡村治理灵魂、构建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主体、丰富礼法结合的乡村治理方式、完善服务导向的乡村治理保障”。[9]国家和政府应加紧制定鼓励乡贤回乡、扎根乡村的相关政策,调动乡贤积极性,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的方式,畅通联络渠道,加强经验交流,完善乡贤联络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给予褒奖,营造重视尊重乡贤、吸引乡贤的浓厚氛围;引导有知识专长、创业经验的乡土精英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增强其摆渡者的角色意识,发展慈善公益事业,通过同乡互助、团队合作化解乡村社会矛盾,推动乡村大发展。

3.4 大力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

为了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在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化解农村人才和资金等外流、避免农村“真空”问题扩大化的重大课题中,培育发展乡贤理事会既是乡村治理、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贤和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有效模式。参事会的会员大多是德行并重、才能兼备并热心社会工作的本村或姻亲关系在本村的“贤人”,积极支持并广泛动员符合条件的乡贤加入理事会,利用好大批乡村精英,尤其是外出精英叶落归根、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激活乡贤资源,利用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重构传统文化,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对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弥补政府管理短板,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乡贤理事会的建立又增强了村民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能力,以基层社会组织为基础,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以及互帮互助服务,这一组织具有着公益、服务和非盈利性,体现着乡村治理的区域性,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各地方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建立和发展乡贤理事会凝聚人心,提高农村自组织化水平,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

乡贤文化作为具有传统乡村特色的精神文化,在维系乡情方面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应在传承古乡贤精神的基础上挖掘、提炼新乡贤文化,新乡贤们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普及公共服务,促进形成公序良俗,对构建融乡土与现代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建言献策,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乡贤价值观核心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