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些许见解
——以《观潮》为例
2018-02-24杨永琴
杨永琴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四中学,甘肃 武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个急不可待的问题。我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四点拙见,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作为一个指引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在讲字词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联想法和拆分法,例如《观潮》要求掌握的词语中有“山脉”的“脉”字、“皑皑白雪”的“皑”字,用联想法讲解“脉”字,我会问学生看电视的时候会不会看到广告,想象一下有没有哪个饮料和“脉”字有关,通过联想脉动的“脉”而联系到“山脉”的“脉”。在讲皑皑白雪的“皑”字时会将这个字编成一个场景,用拆分法来记,“自己一个人站在山下,白雪落在了自己和大山的身上”,这就是“皑”。通过我的联想法和拆分法,学生举一反三将“钱塘江大潮”的“潮”字理解为“早上的太阳旁边有三滴水”,由此形成了浪“潮”。学生对这种字词联系场景的方式很感兴趣,在跟随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了想象力,为打造高效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将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在对《观潮》一文备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有些课文的视频能在网上直接找到,有些我们也可以将它做成幻灯片,比如课文在描写潮来前的一段,“江面很平静”,可以找一张波澜不惊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可以找一张喇叭形的江面,一边宽、一边窄,在比较宽的一方标记上“东”;“在雨后的阳光下”,就是一张江面波光粼粼的照片;“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就是江面雾蒙蒙的景象。这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就使得他们仿佛置身于钱塘江。
又如之前所提到的,记生字时常用的拆分法和联想法,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拆分法会比单纯的想象要更生动形象,用白色的雪花大山和一个小人物,做成一个动图,将它们演变成“白”“山”“己”,然后连在一起便变成了一个“皑”字,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记得更清楚。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过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也应该坚持一个从简到难的过程,否则颠倒了顺序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讲《观潮》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时间段内浪潮的形态和声音的变化,以及观潮人们心情的变化。首先我会让学生看一段视频,然后结合多媒体讲解最基础、最简单的字词,认识了字词之后读文章才会通顺,才会知道文章在讲什么;之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找出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分别标记出来,接着逐个讲解这三个时间段内江面的形态以及人们的心情,此时与学生互动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便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在潮来时浪潮的形状以及声音的变化,最后总结作者是如何表达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奇”字表现在哪里。用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带入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他们深化文章内容,从中体会到文章的内在含义,这便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了充足的前提准备。
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结果
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并且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还体现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水平上,精简且具有开拓意义的课后作业很有必要,如果让学生直接写课文后面的感想收获,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我经常会换一种作业方式:“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你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稿子。”或者是“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请画一幅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这样对于那些不喜欢写课后作业的学生来说,写一篇导游稿或者是动手画一幅画,会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后也可以巩固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而使得课堂的学习质量得到更高效的提升,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提升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学生作为主体,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载体,采用由浅到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培养创新性人才。